作者:那不勒斯帝皇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在败亡之前所吟唱的,对自己失败归结为时不利。实际上,项羽不论是对部下还是对乌江亭长,都强调了天意导致了他的失败,总体而言是天欲亡项,非战之罪。
项羽所谓非战之罪是有一定道理,但将其失败完全归咎于天命,是很偏颇的。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纵观整个楚汉战争,项羽在单纯的军事问题上并没有犯什么大错,甚至项羽直接参与指挥的战役中,楚军取得了绝大部分的胜利。但最终还是走向灭亡,这就是说项羽在政治上的失败导致了自身的败亡。
项羽(非写实画作)
项羽在政治上的失败有以下三点:1,通过分封项羽创造新秩序,又首先破坏新秩序,导致树敌过多,只得四面出击,分散兵力。2,手段残暴,以暴力镇压为主,不能收拢人心。3,对楚势力阵营的经营失败,导致离心离德。
从楚汉战争的战局发展来看,早期只有两个战场,西部关中战场,刘邦迅速平定三秦,东部山东战场,项羽率大军平齐。
当战争真正发展到楚汉对抗之时,则一共有北线,中线,南线三个战场,北线战场南起黄河北岸,北至幽燕,以韩信曹参张耳率军为汉王刘邦略定河北地为主。中线战场北起黄河南岸,南至淮河北岸,以汉王刘邦率军同楚霸王项羽对峙于荥阳一线为主。南线战场北起淮河南岸,南至长江沿岸,战况不激烈,以九江王英布反楚的一系列作战为主。
韩信
前面说到,项羽在政治上有三点失败,这三点失败分别导致了项羽在楚汉战争的三大战场上均不能取胜,从而导致全线溃败,被汉军包围垓下,兵败身死,下面具体分析。
首先,项羽在政治上的第一点失败,导致楚势力在北线战争上不能取得优势。戏下分封,实质上是在反秦战争中崛起的旧六国的新兴军功集团和旧贵族的妥协,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当中,汉王刘邦,九江王英布,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燕王臧荼,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常山王张耳皆为反秦战争中崛起之新秀。
而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为秦之降将,巨鹿之战手握重兵投降项羽,亦可算是有功于灭秦。而韩王韩成,代王赵歇,辽东王韩广,胶东王田市,西魏王魏豹为旧六国贵族,项羽分封前就已为王。旧楚王熊心被尊为义帝,项羽自为楚霸王。田荣,彭越,陈馀,东瓯国驺摇,闽越国无诸皆与项羽有间隙,未受封。
刘邦
由此看来,项羽主导分封,新兴的灭秦功臣受封者十人,临阵投诚的旧秦将领受封者三人,旧六国贵族受封者五人。相较分封之前,新兴的灭秦功臣势力大大崛起,旧六国贵族势力有所消弱。
项羽自巨鹿之战前*宋义,夺取楚军权之后,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反对旧六国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自己以灭秦首功得为楚霸王,所主导的分封也是扩大了新兴的灭秦功臣势力。
新秩序制定后,反对新秩序的代表人物有三人,一为汉王刘邦,派军北上,攻灭三秦。次为齐相国田荣,不但起兵反抗项羽分封之三位齐王,还煽动陈馀、彭越反楚。再为项羽本人,废*韩王成,改立亲信郑昌,又弑*义帝。
这样一来,项羽迎来了田荣与刘邦两大敌人,同时其破坏自己一手创立之新秩序的行为,也招致韩人反抗。弑*义帝使刘邦伐楚师出有名,各诸侯王亦感到威胁,不能全心全意助楚。
再来看看楚汉战争北线战场的战局。彭城之战后,刘邦稳住战线,派出韩信等率军北上略定河北地。魏豹,陈馀,赵歇,臧荼等人皆为中间势力,魏豹,臧荼分据魏地,燕地。属于投机者,随波逐流,只支持胜利者。赵歇被陈馀控制,而占据赵地的陈馀,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有赵地,二是反对张耳。至于楚汉争战,陈馀先反楚后反汉,并不实际支持任何一方。
从这点来看,刘邦遣韩信北上略定河北地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成果,河北地区的中间势力全部倒向汉王刘邦,最终也是韩信率军自河北平齐地,战略大包围击败项羽。
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派兵入河北直接与韩信争斗呢?直到韩信攻齐才派龙且率军二十万北上,最终还在潍水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