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反思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2-12-09 15:22:41

近日,电影《决战中途岛》上映,引发了对这场战争的回忆。中途岛被普遍认为是二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因为这次战役重创了日本海军的主要机动作战力量,让战局开始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日本战后反思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1)

准备起飞的SBD

但是也应该看到,这场战役的作用只有在美国胜利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如果日本胜利,那么中途岛战役就只是个插曲,太平洋战争结束将延后一些年,由此发生的变化其实并不大。

日本可能赢得中途岛海战吗?其实还是有可能的。如果日本在情报上面多做一些功夫,美军可能无法快速准确地判明日军的主攻方向。如果日本人的力量更为集中一些,将这场战役真正作为舰队决战来规划,那么日本的兵力优势可能更为显著。如果那架故障晚了半小时起飞的侦察机按时起飞,那么“决定命运的五分钟”就可能不会出现。如果日本航母设计时增加一些开口,可能赤城、加贺两舰就不会毁于内烧。应该说,在1942年,美国海军的体系仍然有很大的漏洞和问题,协同不足、兵力不足等等问题,都是让日军可以取得优势的问题。美国海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其运气成分其实不小,这也是战争中常见又令人捉摸不定的组成部分。

日本战后反思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2)

美军的胜利有不小的运气成分

但是如果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战平或者日军战胜了美军,太平洋战争的走向会有不同吗?可能会更恶劣,但日本仍断然无理由取得胜利。不必提两国在工业能力上的差距,仅仅以日本培养飞行员需要2年,而美军仅需要4-5周速成的效率而言,日本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美国中级飞行员的压力,而随着战前培养的2700人左右的精英机组在持续的战斗中被消耗,日本海军的飞行员只能越来越菜,反而过来给美军刷经验,这种问题对于日本而言就直接无解。对于大范围的海空战而言,飞行员的差距比飞机产量的差距更难弥补,也更为致命。

日本战后反思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3)

F4F性能还是有所不足

其实太平洋战争日本断无取胜之可能性,因为日本的根本在于将美国排除出东亚、东南亚范围,自己主导并整合东亚、东南亚的资源。然而以后来的实际情况看,日本对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整合始终处于极低的水准。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时间,但另一方面则是亚洲各国的工业基础实在是太差,即便是殖民地也缺乏开发,在初期都是投入巨大而产出极低,即便依靠剩下来的生产体系也非常不足。因此,亚洲的情况意味着,日本要通过扩张来获得资源和战略空间,只能依靠稳步的投资和蚕食取得,这就是类似井上成美、石原莞尔提出来的战略方针。而面对大规模集中力量使用的全面战争而言,亚洲这种薄弱基础将形成吞噬资源无底洞。

日本战后反思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日军损失(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