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温室殿的运行原理
除了温室殿,汉代更有宫殿名为椒房殿。《三辅黄图》记载:“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 由于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宫殿, 故而“椒房”就成为皇后的代称。
明清时期开始流行地暖,工匠们在殿内地面下铺设砖石砌成的循环烟道,烧炭形成的暖气沿着主烟道、支烟道分流到各个房间,形成“暖阁”,比如养心殿的暖阁、三希堂,这些小小的空间不过几平方的面积,聚暖效果奇佳。
图 | 养心殿冬暖阁东山墙外的排烟口
冬天的皇宫到底有多暖和?乾隆有诗为证,他在诗作《冬日偶成》写道:“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
贵族专利
关于古人御寒,还得是《红楼梦》里的描述最有画面感:大观园里公子哥、姑娘们披着大红猩猩毡;在下雪天一起烧烤新鲜鹿肉;出门有小丫头送来手炉;回到屋里有火盆、熏笼来保暖。
手炉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炉外加罩,且精巧玲珑、形状多样。甚至还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称为“暖手炉”、“火笼”。
图 | 清乾隆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 故宫博物院藏
图 | 清 铜胎掐丝珐琅八角手炉
关于手炉的起源,现在能听到两种说法。
一说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地湿度大,楚人喜欢把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散热取暖的手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