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秦琼都跟武圣人关羽相提并论,关公战秦琼虽然是笑话,但却也可见秦琼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排名末尾,这并不令人难堪,因为对大唐功劳更大的李勣,也只排到了第二十三位,由此可见凌烟阁功臣的排序,跟战功和人品无关——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排名前五就很说明问题了:在玄武门之变前,魏征和房玄龄杜如晦不过是太子和亲王的参谋和清客而已。
李勣战功卓著,跟李靖并称唐初双子战神,秦琼在隋军、瓦岗军、唐军中都属于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张须陀还是李密李世民,都把秦琼当成最后一张底牌来使用,我们从三次战役中,就能看出秦琼的作用:有秦琼在身后,李世民和李密、张须陀,都会很放心。
秦琼是换过几次阵营,但那是他在选择能济世安民之主,秦琼绝不愚忠,王世充加封他为龙骧大将军,他却弃如敝履,在两军阵前直接投奔唐军——秦琼投唐,军衔实际是降了许多的:王世充给他的是隋朝高级军职,而秦琼刚进入唐营,得到的只不过是马军总管、秦王府右三统军而已。
有右三统军,那么就会有右一、右二和左一、左二、左三,这就是说,如果李世民有一军二师六旅,那么秦琼顶多只是个旅长,更何况秦王府的直属部队远不会有一军之多,而且秦王府除了统军,还有护军,尉迟敬德当过右一府统军、左二副护军,程咬金是左三统军。
秦琼从一个唐军低级将领百战余生,获得了唐高祖李渊的格外礼遇,不但受封上柱国(策勋十二转,也就是建立十二大功方可受封,详见《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翼国公,而且还得到了御赐金瓶和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
对于李世民来说,秦琼就是他最后一道屏障,他之所以敢跟尉迟敬德到王世充军前挑战,是因为秦琼在他身后藏着呢:“太宗将挑战,先伏李勣、程知节、秦叔宝等兵。太宗持弓矢,敬德执槊,造建德垒下大呼致师,引贼以入伏内。于是与勣等奋击,大破之。”
如果敌将过于强悍,那就轮到秦琼出马了:“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有秦琼在身后撑腰,李世民在两军阵前跳得很欢。作为一代英主枭雄,李世民目光是很敏锐的,他知道秦琼无论是在隋军还是瓦岗军中,都是定海神针:张须陀阵亡后齐郡子弟兵没有全军覆没,瓦岗军战败后李密生还,都是秦琼的功劳。
秦琼在齐郡通守张须陀麾下当六品建节尉的时候,跟东阿民团司令程咬金一样,都是为了保卫一方平安,他跟罗士信以一千破卢明月十万流寇,也是为了避免家乡生灵涂炭。
张须陀被瓦岗军李密李勣单雄信设计包围阵亡,是秦琼挺身而出,收拢山东子弟突围而出:“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
张须陀阵亡于荥阳大海寺,秦琼带领余部撤退到了潼关——要没有秦琼收拾残局,从齐郡跟张须陀出来的子弟兵,可真就全军覆没了。
秦琼跟随裴仁基投奔瓦岗之后,又得到了李密的格外器重:“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