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扩大苏联版图的同时,也引起了这些国家的不满,最终导致苏德战争爆发后,这些国家纷纷倒向德国那边。
而庞大的领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边境线的布防。
为了确保领土安全,斯大林在新扩大的边境线上筹划修建“巴甫洛夫防线”。这条永久性的新防御工事规模庞大,给苏联的生产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加快进度,苏联国内的各大工厂几乎全力投入,导致军备方面的生产受到了阻碍。并且他还拆除了原有的“斯大林防线”,将其中的部分工事转移到新防线来,颇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味道。
这也导致了苏联整体防线过大,并且防御薄弱,因此在战争爆发后,这些防御部署一触即溃,被德军如同撕碎白纸一般轻松攻破。
最后第三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工业与经济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早在战争开始的三年前,苏联就与德国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保持着大规模的商品贸易。
在这份协议中,德国仅需以一部分重工业与军工业成品,就能从苏联那里换取到大量的工业原料。
虽然当时苏联经过改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但在一些高端技术层面,还是受到德国的制约。
通过这些交易,德国方面收获了大量的石油、粮食等重要战略资源,并在之后尽数投入到战争当中。
而苏联方面则受制于人,在交易中吃了不少暗亏。截止到两国之间的战争爆发,德国已经欠下了超过7000万美元的巨额债务。
而这份债务,自然也就随着战争而搁置了。
这些珍贵战略物资的流出,既增加了德军的作战能力和军事武装力量,又使国内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此消彼长之下,苏联此举完全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德国方面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苏联境内发起了迅猛的攻势。
到了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熟练地将“闪电战”战术再次在苏联境内重现。
仅仅在战争爆发的18天后,德军就凭借着高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在苏联境内快速推进600多公里,直接在苏军的防御圈上撕开了一道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