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扫北”的说法,广泛流传于山东、河北地区,指的是燕王朱棣为了争夺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发动了一场史称“靖难之役”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燕王对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的百姓进行了血腥屠*。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燕王从北京起兵南征,途经山东、河北*戮百姓,似乎不应该称之为“扫北”;如果是燕王做了皇帝又进行了北伐,也应该称为“永乐扫北”才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符合常理的说法?
原来,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动员了百万之师讨伐,而燕王仅有兵力二十万左右,且民心不服,本应很快被剿灭。然而,建文帝既不知兵又不善任,而足智多谋的朱棣却屡次以弱胜强,仅用三年,便将朱允炆赶下皇位,战局可谓一帆风顺。但唯一让朱棣恼怒的是:山东境内有一位姓铁名铉的智勇之将,让燕军屡遭重创,他本人也差点命丧济南。朱棣又恨又怕,最后不得不绕道南下。
因此之故,朱棣刚在南京站稳脚跟,便急切派兵复攻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战至城池陷落时又奋勇*出,辗转多地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俘。铁铉被缚见朱棣,大骂“反贼”,立而不跪。朱棣大怒,命刽子手将他千刀万剐。
与铁铉一同遭受厄运的还有很多无辜的百姓。早在“靖难之役”时,朱棣就因为恼怒民众不肯帮他,放纵兵士随意开*戒;待到燕军北上围剿铁铉时,更是将众百姓视作猪羊一般。在如今的山东省武城县甲马营镇,当年有一村庄惨遭屠戮,只有七个以织布为生之人藏于地窖内的织布机下才幸免于难,该村后得名“七机营”;“高坟台村”被*得只剩一户陈姓人家;“黄小屯村”只幸存下姐妹二人。
这段历史,当地民间称为“燕王扫北”。虽然官方史书上鲜有记载,但民众却刻骨铭心:明末未亡之时,山东各地即修建有多座祭奉铁铉的“铁公”祠庙;济南民众更视其为乡土神或城隍爷;在河南、陕西、辽宁等地,许多铁姓居民均以铁铉后裔为荣耀。饱受“燕王扫北”之苦的人们,始终同情那个虽然懦弱但却善良的建文帝,对武力篡位的朱棣怀有很深的敌意,始终不愿承认他的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