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善于用人
韩信、陈平原本都是项羽手下的人,结果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于是都投靠了刘邦,刘邦重用了他们,韩信直接被封了大将军,陈平则按原来在项羽那里的官职,不要以为这只是表面的封赏,实际上刘邦对人才是一个评判的,有一个识人的过程,只有各种人才才能得到重用。
韩信、张良、萧何三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将相之才,但三个人都愿意死心踏地地跟着刘邦,为刘邦效命,这就是刘邦的个人魅力,刘邦是天生的用人高手与天才政治家,明朝的著名学者李贽评价刘邦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四、刘邦是怎么打败项羽的?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
刘邦打败项羽,主要有四个步骤:
1、用战略欺骗消除项羽的怀疑之心。
鸿门宴刘邦欺骗项羽
秦朝灭亡后,项羽是第一大势力,刘邦是第二大势力,刘邦无法跟项羽硬拼,因为实力不够,所以刘邦以战略来欺骗项羽,主动示弱,在鸿门宴上争取了项羽的原谅,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后,又在张良的建议下,烧毁了连接汉中与关中的栈道,以示永不进入关中,以此消除了项羽的部分戒备之心,为自己争取了战略空间与时间。
2、刘邦趁项羽陷入齐地,发动楚汉战争。
刘邦在汉中期间,得到了韩信,在萧何的大力举荐之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分析了敌我形势,把项羽和三秦王的弱点分析给刘邦,让刘邦更有信心与项羽对抗,但很多人因此神话韩信,说没有韩信,刘邦就不可能出得了汉中,这是不对的。
首先,刘邦是一定要出汉中的,不论有没有战略,有没有韩信都会出汉中,刘邦的志向是统一天下,而不是当个汉中王,有韩信能提供谋略最好,没有韩信,也有张良,仍然会为刘邦提供谋略,张良在反秦之战中,协助刘邦一路打进关中,在楚汉之战中,张良又协助刘邦打败项羽,张良是刘邦的总战略规划师,垓下之战就是张良一手策划的,后面会讲到。
刘邦作战
其次,刘邦在汉中的实力超过了项羽所分封的三秦王,刘邦是仅次于项羽的天下第二大势力,手下的兵力至少有十万人左右,再加上在汉中招了不少兵,还定三秦之战时,刘邦至少有20万大军,而对手三秦王的20万秦军早被项羽坑*,都是后来招募的军队,实力不说,数量也不如刘邦,况且三秦王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最后,在还定三秦之战和彭城之战中,《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没有韩信的任何参与记载,可见刘邦虽然拜韩信为大将军,但并没有让韩信领兵,而是继续考察韩信,让韩信充当参谋,还定三秦之战中,打败章邯的有郦商、曹参、樊哙、周勃等人,没有韩信。
史书上没有明修栈道与暗度陈仓,这是元朝的戏曲家虚构出来的,刘邦退入汉中的栈道是张良建议烧毁的,暗度陈仓这个计谋是赵衍提供给刘邦的,当时刘邦被章邯堵在陈仓,无法攻克,赵衍提供了一条绕到陈仓之后的小路,才前后夹击打败章邯,要不然刘邦根本拿不下陈仓,赵衍的功劳最大。
还定三秦之战
《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
3、刘邦在正面战场硬扛项羽,韩信在北方战场清除外围。
彭城之战后,张良给刘邦出了个下邑之谋,建议刘邦用好三个人,一是彭越,二是英布,三是韩信,所以刘邦派人联络彭越,暗中结盟,派人拉拢英布,脱离项羽,给韩信单独的兵权率军作战。刘邦听从了,一改败势,所以韩信才有在京索之战率军作战的记载,韩信从拜为大将军后一直当参谋到开始独自率军作战,这是刘邦在彭城之战失败后改变的战略。
如果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胜利了,他根本不会让韩信独自率军作战的,这就是刘邦的狡猾的一面,兵权在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刘邦不会听萧何说韩信如何厉害,就把兵权交给韩信的,即使在后来韩信有独立的兵权,刘邦也是派出很多亲信跟随韩信。
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曹参、灌婴、柴武、傅宽、孔将军、费将军、蔡寅、丁礼、丁复、吕马童。这些人都是很早就跟随刘邦,参与了反秦战争与楚汉战争,还是西汉功臣表143个列侯中的功臣,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