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列女古贤图》
北魏三长制——既是中国乡村意象的由来,也是北魏俸禄制和均田制得以推行的根基说回三长制。
- 所谓三长制,即五家选一邻长、五邻选一里长、五里选一党长的基层官员任免制度。
其中,邻长、里长、党长,选取的都是当地的“强谨者”,即具备一定能力的人才。
在没有三长制之前,战乱使得贫苦百姓自发聚集在高门大户下,一是寻求庇护,二也是为求得一份谋生的职业。
高门大户拥有成片的田地,这些贫苦百姓便为其耕作,付出比国家赋税高得多的地租,成为世家大族的佃客。
在面临流寇劫掠的情形时,这些佃客又自发聚集成为抗击贼虏的民兵,此时又成为军事上的部曲。
这就是自三国时代开始,走过了曹魏、两晋的悠久岁月,一直延续到北魏的部曲佃客制。
西晋部曲俑
严格意义上,部曲佃客制对于百姓不算友好。
百姓每年需要上交比国家赋税高得多的粮食给世家大族,而且还需要免费为大族打仗,也就是相当于同时免费服兵役和徭役。
但战乱年代使得人们需要凝聚在一起,才能共同抵挡来自战争的袭扰。
因此在北魏初期,经历了三国、曹魏、两晋的长期年代后,部曲佃客制依然十分普遍。
北魏时期,北朝的疆土逐渐稳定。虽然仍旧有对少数民族(蠕蠕)的作战,和与南朝的摩擦,但局势一片利好。
北魏皇室,也因此更希望将权力渗透到基层,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当时,要做到这一点,摆在北魏皇室面前有两个阻碍。
- 一是需要获得世家大族的认同;
- 二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使得天下归心。
给魏孝文帝歌功颂德的龙门石窟造像记,残片
太和八年,北魏推行俸禄制。
在此之前,因为官无俸禄的原因,官员往往对百姓大加盘剥,贪污腐败现象非常严重。
俸禄制的出现,给每一级官吏分发了待遇较好的工资,使得官员们无需盘剥百姓也能自给自足。
这大大减少了北魏贪污腐败的现象。与此同时,也使得官职在世家大族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毕竟,在太和八年之后,拥有官职不只意味着拥有权力,而且意味着能有稳定的不菲收入。
北魏时期的丞相元雍,不算其他俸禄,仅仅“粟”每年就能拿四万石之多!
与太和八年俸禄制同时期进行的,还有租调制改革。
- 所谓租调制,即当时的税制。
在新租调制中,规定一夫一妇每年需要交税“帛一匹,粟二石”。
这也就意味着,元雍一年的工资,等于两万对夫妇一年交的税!
按照一对夫妇月工资八千计算,在现在的中国,每年应交税额是1080元。
这也就是说,元雍一年的工资,仅仅“粟”一项,放到现在就是2160万元。
而除了粟四万石外,元雍还有“岁禄万余”,“食邑三千”等等工资与补贴。
按照一户八口人计算,仅仅“食邑三千”又是上千万的巨款。
而且作为当时的皇室宗亲,元雍拥有大片的土地,以及大量奴隶用于耕作。
种地所得收入,即使扣去应交税款,最后所得也不会太少。
当官能获得如此巨额收入,北魏的世家大族自然是削尖了脑袋挤进官场,而且都希望官做得越大越好!
就这样,以太和八年的俸禄制与租调制改革,北魏皇室成功地完成了统一战线的目标,将世家大族与自己牢牢地绑在了一根绳子上。
太和八年,石雕柱础
将世家大族的阻碍去除后,北魏皇室的第二步便是需要一个能让天下百姓归心的政策。
这一步完成的,其实还是统一战线的任务。
统一世家大族的方式,是给予巨大的利益;统一百姓,其方法自然也是一样的。
如何给百姓巨大的利益呢?
古人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北魏既然学习的是汉文化,自然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文明,百姓最想要的就是土地了。
于是,北魏开始推行均田制,给百姓分田。
前面说过,在北魏时期,有许多的贫苦百姓依附于世家大族之下,依靠作部曲佃客谋生。
部曲佃客需要交给世族的苛捐杂税,在太和八年租调制改革前,是比国家赋税要重得多的。
《魏书·食货志》中有这样的评语,“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太和九年均田令颁布及太和十年三长制推行之后,部曲佃客的田租,比起倍减的国家赋税而言,更是显得数额庞大。
而且,部曲佃客耕作的土地不属于自己,属于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