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后代还有人吗,袁崇焕有后代子女吗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14 07:40:28

不过,《清史稿·富明阿传》记载:“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崇焕裔死,家流寓汝宁,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与此同时,黑龙江省至今尚在的《江宁将军富明阿去思碑》,以及当时文人杨钟羲的《雪桥诗话余集》,魏毓兰的《龙城旧闻》等,都记载袁崇焕有一个遗腹子袁文弼。近代东莞学者张次溪综合诸多文献考证指出:袁崇焕崇祯年间纳一新妾,为他生下了遗腹子袁文弼。

真相大白,原来袁崇焕在广东的确没有直系血亲,所以过继侄子袁兆基为嗣子,但后来在辽东时纳妾又生了一个儿子。从袁崇焕纳妾及老家被抄出五千两来看,担任辽东巡抚之后经济状况的确出现飞跃的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金庸说袁崇焕之子叫袁承志,彰显他继承父亲遗志,但实际上是胡说八道,袁崇焕之子不仅不叫袁承志,而且还投奔了清军,“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甚至其后代还改姓为“富明阿”。古人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连姓都改了,袁崇焕后代对清朝该是有多忠心?

由袁崇焕后代改姓也可以看到,清朝并非都是我们理解的汉化,还有逆向的“满化”,为了表忠心、为了某些利益,不少汉人改信满俗、改为满姓,至今还有残留。(下图,袁崇焕的正白旗后代袁寿山)

袁崇焕后代还有人吗,袁崇焕有后代子女吗(5)

毛文龙之子毛承斗

毛文龙原籍山西,祖父毛玉山原在山西经营官盐,后来因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父亲毛伟弃商从儒,纳捐为监生,娶了杭州豪族之女沈氏,两人育有三子。但在毛文龙9岁时,父亲去世,毛文龙带着二个弟弟跟母亲搬到舅舅家居住。

三十岁时,毛文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同时被母舅沈光推荐到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在辽东为官时,毛文龙娶了山西士族女子张氏为妻,但张氏不能生育,于是毛文龙在辽阳纳一妾文氏,生子毛承斗。辽阳城破时,文氏死于战乱,毛承斗被人救出,送往杭州,交由张氏抚养。值得一提的是,鞍山城破时,毛文龙伯父毛得春一百多家人被后金军*害。

城破家亡之后,毛文龙开始了抗金之旅,在东江镇招揽了大量相同遭遇的辽民,其中包括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张盘等人。清朝的三顺王,此时都拜毛文龙为义父,姓名叫毛有德、毛可喜、毛仲明。毛文龙在东江镇掀起抗金风云时,毛承斗一直生活在杭州老家,十九岁时(崇祯晚年)“补学生杭州,后入太学”。清朝建立后,毛文龙旧将对待毛承斗的态度都非常恭敬。

袁崇焕后代还有人吗,袁崇焕有后代子女吗(6)

毛奇龄的《毛总戎墓志铭》(东江疏揭塘报节抄-东江遗事)记载:毛文龙旧将去岭南的时候,知道毛承斗所在之后,找到并厚赠承斗。至于毛承斗有没有接纳,铭文中并未记载。

《表忠录》、《毛将军文龙传》、《书后》等记载:清朝建立之后,毛承斗“披发入山,不食清粟”,毛承斗,“改名珏,隐居钱塘。清初大将军(即毛文龙)故部曲多为元勋,爵为王公,争遣便迎珏,礼之甚恭,数欲荐珏为大官。珏固辞曰:‘愚不任官事,且惧违先将军志也’。”由于毛文龙旧部中大多是王公勋贵,他们纷纷派遣使者邀请毛承斗,态度十分恭敬,并想要向清廷推荐其为大官,但毛承斗坚决拒绝出仕清朝。

清朝刘健《庭闻录》记载:清初,毛承斗老宅被清帅李某强占,家中有一个老仆一向亲近吴三桂,远赴云南,把这事告诉清平西王吴三桂,吴三桂命令李某归还房子,赔礼道歉,给付赔偿金。

关于毛承斗在清初的生活,史书上交代的比较少,但通过这些零星的记载,有二点可以肯定:一是毛承斗关系众多,背景深厚,三顺王等毛文龙旧将无论出于什么心情,大概只要毛承斗提出合理要求,他们都会给予帮忙;二是毛承斗对清朝到底是什么态度不知道,但他的确没有出仕清朝,继承了父亲毛文龙的一半遗志。

袁崇焕后代还有人吗,袁崇焕有后代子女吗(7)

综上可见,袁崇焕之子不仅没有承志,反而叛族投敌屡立战功,乃至后来成为满洲仆从军,而一直备受批评的毛文龙,其后代虽然没有奋起抗清,但至少终身没有出仕清朝。袁崇焕与毛文龙忠奸难辨,但他们的儿子却高下立判忠奸分明。

作为武侠小说界的翘楚,金庸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首往事,史料明确记载了袁毛后代的行为,按理说他不该如此颠倒黑白,但偏偏在充满家国情怀的小说中有褒奸抑忠之嫌,让人匪夷所思疑惑不解,单纯用艺术虚构这四个字可能解释不通。

参考资料:《清史稿》、《毛总戎墓志铭》、《碧血剑》、《鹿鼎记》等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