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功与过,袁世凯怎么被推翻的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14 10:10:36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们大清当年,为什么要控制朝鲜呢?为什么要驻军朝鲜,而且还要武装干涉人家朝鲜的内政,到底为啥呢?是吃饱了撑的吗?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清末时代大清和朝鲜的政治关系。

原来鲜为人知的是,在清末时代,大清国民在朝鲜享有超国民待遇,当时大清在朝鲜,有租界,也有治外法权,当时根据《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大清国民在朝鲜犯法,朝鲜官府不能逮捕,要归大清领事来管。

而且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呢,朝鲜是大清帝国的国防缓冲区,对大清的国防,是举足轻重的(直至今天仍然如此),所以,朝鲜半岛如果被外国控制,对大清是很不利的,这就是为什么,大清要控制朝鲜。

然而问题出在于:日本也是这样想的。

朝鲜的东北角,跟沙俄接壤,所以从当时的日本看来,未来一旦俄国控制了朝鲜半岛,那么,将对日本将构成很大的国防威胁,所以,日本也想控制朝鲜。

除此之外,日本自从明治维新崛起之后,它的基本国策就是扩张,那么日本除非不扩张,要扩张的话,朝鲜必然是它扩张的第一步,因为离日本最近。

日本是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工业所需要的铁、煤、油等一系列资源,日本产量都极低,很多门类甚至没有,在和平年代,尚可以向外购买,但是一旦遭到国际上的经济封锁,日本的工业经济就要完蛋。这种事在后来的二战期间被验证了一次:美国封锁日本,日本的资源,立马就不够用了。

所以19世纪末的日本,它很清楚自己的短板,日本为什么要扩张?因为它控制的土地越大,可开发的自然资源就越丰富,对外依赖度就越低。这是扩张的主要动机之一。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动机,除此之外,还有向殖民地输出多余的农业人口等等,有很多的动机。

袁世凯的功与过,袁世凯怎么被推翻的(5)

我们很多都知道:大清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清廷指派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那么请问,所谓“大清新军”,为什么叫“新军”呢?它主要是“新”在哪里?

其实所谓“新军”,主要是指“三新”:制度新、训练新、装备新。

我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简单说说,新军到底新在哪里:

细分兵种。以前清军的旧式部队,是不细分兵种的,现在学习西方兵制,把部队细分为:步兵、炮兵、骑兵、辎重兵、工程兵,等等,各兵种协同作战。

设立后备役。以前旧清军,只有现役兵,没有预备役,士兵死光了怎么办呢?答案是:临时抓壮丁,草草训练几天,就拉到战场上。现在练新军,不同了,学习西方制度,除了现役兵(新军叫“常备兵”)之外,还设有“后备兵”、“续备兵”,打完常备兵,后备兵上,后备兵打完,续备兵上。

武器先进而制式统一。以前清兵的旧式部队,用的武器主要是土造,土枪土炮,条件好的,购置一些洋枪,但牌子很杂,“万国造”,但是现在练新军了,武器统一采购,配备了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最先进的武器。

训练新。以前清兵是旧式管理,打靶,练枪,都是随意的,没有章法,现在“新军”学习西方军制,把“打靶”之类的训练,进行了“标准化流程管理”,多久练一次,每人多少发子弹,练多久规定要打中10环,达标有什么奖励,一整套,标准化流程,这个制度确保了无论什么兵进来,都是同一个训练教程,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出来的产品都差不多。

财务制度新。以前旧清军是中下级军官发工资,所以腐败很严重,很多中下级军官都会贪污军饷,但是现在改成“主将发饷,营官不碰钱”,什么意思呢?就是高级军官亲自发工资,中下级军官不碰钱,最大限度杜绝贪污腐败,可以让基层士兵拿到足额的工资,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基层士兵更愿意卖命,打起仗来,战斗意志更高,对部队的忠诚度也更高。

纪律新。以前老式清军没有宪兵队,所以,军纪很坏,扰民严重,现在练“新军”,设立了宪兵队,整肃军纪,焕然一新。

等等,当然了,“新军”的“新”,还有很多其他地方,这里只是举例说说。

袁世凯的功与过,袁世凯怎么被推翻的(6)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在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关于“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很多历史爱好者还曾经争吵了好多年,其实这个争论是毫无必要的,因为,袁世凯在他自己写的《戊戌日记》里面,白纸黑字说的很清楚:他自己确实去告密了,他是向顶头上司荣禄告的密,然后荣禄再转告慈禧的。

袁世凯为什么要告密呢?为什么要出卖谭嗣同和康有为呢?

首先,袁世凯对谭嗣同提议的“围困颐和园捕*慈禧”方案的可行性,是完全否定的,按照谭嗣同的提议,袁世凯要先进宫,找光绪皇帝要一个“军队通行证”(朱谕),然后袁世凯凭这个皇帝发的通行证,从天津带3000个兵进京,围困颐和园……从袁世凯看来,谭嗣同这个方案,无异于天方夜谭,且在谈话中,袁世凯问谭嗣同“如果皇上不给我开这个通行证怎么办?”谭嗣同回答他“你放心,即使皇上不开,我也有办法帮你弄到”,这个回答,更是让袁世凯感觉:事不靠谱。

袁世凯是官场的老油条,他心里非常清楚:退一万步而言,即使谭嗣同的计划侥幸成功,人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是标榜“孝道”的社会,光绪皇帝绝对不会愿意背负“*母”的骂名(慈禧是光绪的养母、亲姨妈),所以,为了和慈禧之死撇清关系,光绪一定会把谭嗣同、康有为、袁世凯等人逮捕下狱。所以从袁世凯的立场看,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参加谭嗣同“围园*后”的暴力政变计划。

当然了,无论如何,袁世凯向荣禄告密这事,说明袁世凯确实是一个老奸巨猾、自私自利的老官僚,虽然说慈禧太后软禁光绪、逮捕康党这事,不是由袁世凯告密而引发,但谭嗣同被*这事,或多或少,和袁世凯的告密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说,谭嗣同找袁世凯商谈暴力政变,真是看错了人,袁世凯在骨子里,就是一个旧式人物。谭嗣同所托非人,惨。

袁世凯的功与过,袁世凯怎么被推翻的(7)

那么,1908年慈禧和光绪死了,摄政王载沣几个月后,就把袁世凯开除、打发回了河南老家,摄政王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其实,我们只要换位思考一下,站到载沣的视角去看问题,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慈禧和光绪死了之后,年仅3岁的溥仪登基,溥仪的爸爸载沣“摄政”,所谓“摄政”就是“代理朝政”的意思,那么这个情况下,载沣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稳住局势。

可是要稳住局势,单凭载沣那点可怜的威望是不够的,怎么办呢?载沣能想到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汉人的兵权收上来,分配给满清皇室自己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袁世凯不是载沣的人,而且还是汉人,载沣信不过,实属正常,所以说,载沣把袁世凯撤了,是符合常理的,也是那个时代的必然。

清政府最后七十年的朝政,有一个悖论:旗人多混蛋,汉人是人才济济,所以要用汉人,但是,汉人做大了之后,清政府又担心汉人信不过。毕竟满汉有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袁世凯的功与过,袁世凯怎么被推翻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