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徐志摩的发小,郁达夫的感情史几乎与他这位发小如出一辙。
早年间,郁达夫曾随兄长郁曼陀到日本留学,也是在留学期间,开始了初恋。在英国,林徽因也许压根没有和徐志摩建立起感情;但同一时期,郁达夫却在日本邂逅了一位名叫藤隆子尤的日本少女。
相同的是两位发小的结局,藤隆子尤其因为郁达夫是中国人而抛弃了他。
1922年,徐志摩在一个舞会上认识了当时的交际女王陆小曼,几年后,他的发小就在杭州西湖边瞄准了王映霞。当时的王映霞正在浙江女师念书,在孙百刚的寓所用她那如水的明眸递给了郁达夫一泓秋波,然后就把这个快三十岁有家室的男人的心给搅乱了。
人生处处不巧合,这个孙百刚是王映霞的世伯,同时也是郁达夫留学日本时的同窗,估计这场偶遇也有做媒的嫌疑在。
随后,新文学诗歌在郁达夫手里变身为武器,开始全力输出了,在郁达夫提出家庭的奴隶和权力的女王这道选择题面前,杭州第一美女最终败下阵来。接下来,民国文人背后人手都会的抛妻弃子把戏再次上演。
相比于徐志摩与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还是好了很长一段时间。
1940年,郁达夫与王映霞离婚,两年后,王映霞再披婚纱,潇洒嫁人,又过了两年,《故都的秋》死在了印尼日军枪下。
对了,这位杭州第一美女二婚的时候,电影皇后胡蝶也来赴宴过,而她与胡蝶都与另一个掌握着当时中国情报机关的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讲真的,1927年真是个神奇的年份。
那一年,阮玲玉的电影处女作《挂名的夫妻》正式上映,唐瑛正在上海卡尔登酒店迎来交际生涯的高光时刻;大洋彼岸的林徽因在宾大接受了梁思成的求婚;郁达夫与杭州第一美女吃了喜糖;陆小曼也认识了她晚年的依靠翁端午,所有人都没闲着,除了孟小冬。
其实,孟小冬在1927年刚刚与伶界大王梅兰芳结婚,只不过,她的这次婚姻完全是背着人悄悄进行的。由于得不到梅家的认可,所以连婚房都在北平的另一头。
女人总喜欢心存幻想的生活着,这句话用在孟小冬身上在合适不过。婚后的她光速息演,全身心在家里当起了太太,可惜的是,不光梅兰芳不领这份情,她的票友们也无法接受,最终,梅孟两人之间的乱子由一个叫李志强的冬皇粉丝彻底引爆。
1931年,梅孟两人彻底分手,随后,这位民国戏曲界的皇后逐渐被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收归私有。据说,梅孟两人分手时,杜老大曾经亲自打电话给梅兰芳为孟要了4万块分手费。而这位杜老大与杭州第一美女背后的那位情报头子,又是打砸之路上的好兄弟,看来无论英雄还是狗熊,所见基本略同啊!
与杜月笙、戴笠这些男人之间的“钱色双赢”相比起来,一介女流之辈的蒋英却获得了“钱蒋双赢”,中国从此少了一位世界级的歌唱家。
1919年,蒋英出生于浙江海宁,她的表哥徐志摩此时在美国刚刚获得文学硕士,二十年后,她的表弟查良镛编辑出版了他第一本书《给投考初中者》。
3岁时,蒋英就被过继给了她未来的婆家钱家,只是后来又被接回去了。接回去之前,钱家妈妈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这个小女孩以后得给她当儿媳妇,就这样,“钱”和“蒋”开始世纪大融合的进程。
年轻时的蒋英可是一枚妥妥的文艺女神,声乐是她的学习专业,一路学到了“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就是这样一位学霸级文艺女神,家里人依然免不了时不时地念叨“别家的孩子”。
当然,并不是说蒋家对于蒋英所取得的成就不满意,谁让“别家的那个孩子”实在太学霸了呢。
1935年,23岁的钱学森从交通大学毕业,并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资格。在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跟随父母一道来钱家看望他,当着钱学森的面,为他弹奏了一曲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
临走时,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这本唐诗在钱学森的藤条提箱里漂洋过海去了美国,几乎就是两人的定情信物。
1943年,24岁的蒋英参加了瑞士的“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中的女高音比赛,当着各路欧洲音乐大咖的面,把自己唱成了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是整个东亚第一个获得该级别比赛中女高音第一名的人。
而此时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在这个时候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成为了加州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
直到1946年,钱蒋两人才再次相逢。
小说《何以笙箫默》中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注定是我妻子,那我何不提前行使权力?理工男神钱学森的脑回路估计就是这样,一句话便带走了那位青梅竹马的女高音。
乱世中好风流,于业障中最无奈!
都说生得漂亮是运气,活得漂亮是底气。
在那个波云诡谲的年代,很多女人是没有办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最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落得悲戚收场。
翻遍厚厚的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逢一个旧的时代、旧的体系结束,在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体系被完全建立前,中华大地上总会发生思想、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激烈碰撞。
如历经春秋战国终和秦汉一统,南北裂土涅槃隋唐鼎趋。
在那漫长的历史表中,民国时代只是其中短短的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里,举国上下都在动乱的泥潭中苦苦挣扎。身为男子,未沦为炮灰就算幸运;身为女人,生存的空间尤为窄狭,生活的难度可想而知。
可即便如此,那个年代的女性依旧未曾放弃,对个人价值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她们那一身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古典气质里,包装着的是新一代独立自我的世界观,在历史长河里有名有姓的她们,无一不是集美貌、才华于一身。
民国的女子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各有各的盛世容颜和风韵。如今翻开那一个个浅笑梨涡的照片,忽然觉得,她们才是历史记忆深处最美最鲜艳的人间富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