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永乐大典》历经劫难、几经散佚,又不断回归的故事,被称为“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乾隆五十九(1794)年,曾对大典所存册数做过一次详细统计,那个时候还剩九千多册,丢失一千多册;
光绪十八(189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册数就只剩下了八百七十多册,短短百年时间,《永乐大典》从九千多册只剩下八百多册;
清朝末年,中国积贫积弱,列强巧取豪夺,大典屡遭散佚。
到了1912年,在鲁迅先生的努力下,第一批《永乐大典》64册入藏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永乐大典》的回归。一代代读书人、藏书人、护书人继续书写着《永乐大典》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故事:
1951年,在张元济先生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将历经了抗日战争烽火幸存下来的21册《永乐大典》,捐献给了国家。
郑振铎先生一贯重视《永乐大典》的收集,自从他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局长以来,更是竭心尽力为国家征集大典、保存大典。
1951年,周叔弢先生以个人名义,将珍藏已久的《永乐大典》捐献了出来……
大典珠还合浦的故事,仍在继续。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永乐大典》遗册的面世。
图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自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国家图书馆”公众号等
一部《永乐大典》,让我们看到了
六百年前修纂之人对于文化的坚守,
也让我们领悟到,
后世无数护典人对于中华文脉的护佑。
而蕴藏着中国精神之源的典籍瑰宝,
又何止一部《永乐大典》呢?
“先贤以典籍为灯,照亮文化之路;
今人借典籍作舟,畅游文明之河。”
何以中国?
面对这个问题,就让我们
用册册典籍为“是以中国”作答!
监制丨李浙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