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人民称:文殊皇帝。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智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台湾,三征噶尔丹,六次南巡视察黄河,三次西巡五台山,创立“多伦会盟”。为大清兴盛的奠定了基础,开创出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被称为“千年一帝”。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顺治帝驾崩,时年24岁,遗诏由第三子玄烨为太子,令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几天后年仅八岁的玄烨继位,称康熙帝。 同年,内阁被废除,并恢复了内三院。 年底,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偭王遣送到吴三桂军营。同时,清廷为了抗击郑成功,实行东南五省迁界禁海。
康熙元年(1662年)
当年二月,郑成功收复台湾,两个月后突然猝死,年仅39岁,世子郑经嗣位。同年,康熙册封皇祖母博尔济吉特氏为太皇太后,尊顺治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为仁宪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佟佳氏为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1663年)
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驾崩。庄廷鑨“明史案”结案,牵连致死者达70余人,为清朝著名文字狱之一。
康熙三年(1664年)
内大臣瓜尔佳·费扬古之子御前侍卫倭赫擅骑御马,被鳌拜处死,费扬古十分气愤,被以“怨望”罪斩首弃市,籍没全家。
康熙四年(1665年)
册立索尼孙女、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康熙五年(1666年)
鳌拜专权开始,与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因换地相争,并诬告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连,将三人矫诏*死。
康熙六年(1667年 丁未)
康熙帝亲政,大赦天下;封顺治帝第二子福全为裕亲王;加索尼、鳌拜、遏必隆为一等公。鳌拜诛*苏克萨哈及其子;下旨撰修《顺治实录》,并令康亲王杰书议苏克萨哈之罪。 同年,索尼去世,其子索额图接任大学士、辅政大臣之位。
康熙七年(1668年)
加封鳌拜、遏必隆为太师,额驸耿继忠为太子少师,山东郯城发生8.5级的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
康熙八年(1669年)
康熙帝“智擒鳌拜”,将其拘禁;诛*鳌拜同党班不尔善等人;设立善扑营,夺取遏必隆太师、一等公;下旨永久停止圈地,并未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连平反。 同年,卢沟桥建成。
康熙九年(1670年)
起复遏必隆公爵,宿卫内廷; 颁《圣谕》十六条;复改内三院为内阁,复设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大学士;下旨举行经筵。
康熙十年(1671年)
封顺治帝第五子常宁为恭亲王;下旨编纂《孝经衍义》续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设置日讲官。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康熙帝在先农坛举行了首次行耕耤礼;同年《顺治实录》编纂完成;裕亲王福全、庄亲王博果铎、惠郡王博翁果诺、温郡王孟峨辞去议政大臣之职;孝庄太皇太后六十大寿;同年,皇长子允禔出生。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在南苑校阅八旗将士,下旨废除八旗以奴仆殉葬制度,重修《太宗实录》;平南王尚可喜请旨撤撤藩移驻辽东,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也相继请旨撤藩;康熙帝随即决定撤藩,派遣官员赴云南、广东、福建协助撤藩事宜,不久吴三桂斩*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反清;吴三桂世子额驸吴应熊被下狱。京畿爆发杨起隆“朱三太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