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大家都听过,徐庶的表现即使有失职业素养,却饱含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
而在唐朝也有一个类似的人物,他不像徐庶一般就地消沉,反而干出来一件值得后辈们拍手称赞的事情,只不过他的领导不是很高兴。
一、“误入歧途”谭忠,一个普通的唐朝官员,普通到他的介绍都非常简洁。只记载了其祖籍在山西绛县,有一个叫谭瑶的祖父,曾经在河南当过县令。安史之乱的时候,谭瑶以身殉国死于叛军之手,可以说谭家也是忠烈之家。
在动乱时代成长的谭忠热衷于习武术、看兵书,长大后的他为人豪迈身体强健,还颇有军事才干。这样一个好苗子就被刘济看中了,先是带着2000兵被安排到边境戍防锻炼,后又调回幽州做了刘济警卫部队的军官。
在这里还要提一下刘济,他是卢龙节度使,说白了就是唐中晚期河北地区的军阀之一。
与其他人的粗暴蛮横不同,因为之前在长安读过书,文化素养比较高,所以对长安的指令比较顺从,这不同于那几个嚣张跋扈,时不时就扬言要“分家另过”的邻居们。
只不过白居易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刘济是大奸之辈,阴险胜过其他河北军阀,表面看似忠厚实则内心狡猾。
在这样的地方工作,自然要做到立场一致。刘济对朝廷阳奉阴违,底下人自然也要阳奉阴违,忠烈后代的谭忠该何去何从?
二、三寸不烂之舌元和年间,长安对不听话的成德藩镇发动进攻,不仅派出禁军参战,还要求周围藩镇派兵助战。
此消息一出引起的轩然大波,成德藩镇是河北军阀集团的一员,大家同气连枝,谁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果决。
刘济赶忙派了谭忠联络邻居们,商量这事怎么办。按照大唐国法,节度使之间是不允许互派使者往来的,由此可见河北藩镇集团已不拿长安的法度当回事了。
谭忠先去拜访了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正巧他在召开军事会议。田季安表态:我们与成德唇亡齿寒,怎么做大家看着办。
底下的将领心领神会,纷纷举手说到:“绝不能让朝廷的军队过境。”田季安大手一挥:弟兄们给力!迎击中央军,反对者格*勿论。
可能大家情绪太激动了,声音比较大,内容让在偏房等着会面的谭忠听到了。他心里十分着急,要求立刻晋见田季安,想要阻止魏博反叛。
要知道,刘济派他来是商量对策的,不是来表态制止叛乱的。由此可见,此时谭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骨子里的国家大义。
可田季安支持成德也不是因为关系多好,而是出于自身的利益罢了。谭忠心里一直在琢磨如何从魏博镇的利益出发,不让对方看到自己本来的意图。
他说:“如果田节度使您这么决定,那就是引天下之兵攻击自己。之前每次军事行动都是让将军带兵,这次讨伐成德却任命一个太监为统帅,说明这是皇帝自己的主意,是想彰显自己的能力震慑老臣。如果军队还没到成德,半路就被您消灭了,天子一怒是要血流成河的,您和成德王承宗的关系真能铁到替他挡枪吗?!”
田季安一听,是啊,自己折腾半天不能砸了自己家的饭碗。于是问道:“现在该怎么办?”
谭忠说:“这个简单,朝廷大军过境的时候,您就好好犒劳,然后动员兵力讨伐成德,暗中与王承宗商议,让他割出一个县,作为咱们的战果向中央交差。之后就原地不动,也算对隔壁老王一家有个交代。这样,长安、成德两不得罪,自己又不吃亏,这笔买卖多划算。”
田季安听后很高兴,于是照计实施。
此事到这里并没有完,谭忠还要赶回去想方设法让刘济支持自己。
三、左右逢源心烦意乱的刘济也在召集部下开会,因为卢龙与成德两个藩镇交恶了十几年,双方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刘济怕王承宗屯重兵防备自己,万一开战会造成战局不利。
谭忠却抢先回答说:“天子绝不会让我们讨伐,成德也不会戒备我们!”
刘济大怒,说:“你怎么不直接说我跟王承宗一起叛乱呢?”当场就把谭忠下了大狱。
事后,刘济派人去侦查,发现王承宗真的没有防备自己!第二天长安的诏书到达,命令刘济专心看守边境,不用参与讨伐王承宗。
刘济大吃一惊,释放了谭忠,问他怎么能预先知道这些。
谭忠说:“正因为咱们与成德交恶十几年,所以王承宗才不会进行防备,这样他派奸细到长安散布消息说卢龙与成德联合反叛,由此引起了皇帝的怀疑。为了防止意外,皇帝一定不会让您参与讨伐。而禁军讨伐成德必须要经过我们卢龙,之后会不会发生假道伐虢的事情也不好说。”
刘济听得冷汗直冒,问出了与田季安相同的问题:“现在该怎么办?”
谭忠回答:“天下人都知道卢龙与成德结下了很大的梁子,如今天子讨伐成德,您手握精兵十万却不南下讨贼,这就坐实了传言。我们卢龙的将士皆身怀忠义之心,却背上包庇成德、背叛朝廷的恶名,请您仔细考虑。”
刘济心领神会,即刻下令三军:“五日之内全军出发南下讨贼,违令者斩!”他任命长子留守幽州,自己抱病亲率七万大军进发。此一去*敌万人,刘济却死在了前线。
卢龙藩镇属于河北地区面积最大、兵力最盛的地方,常年负责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与成德、魏博两镇相比,卢龙违抗朝廷的事却做得最少,这里面一定有谭忠的一份功劳。
十年后,已至暮年的谭忠痛陈厉害关系说服了继任者刘总接受朝廷指挥,从而结束了卢龙长达三十年的割据史。
谭忠最后位至御史大夫,这个官职其实很普通,与史书上那些名人高官相比差得很远。但在乱像纷飞的年代能有如此勇气坚持自己的道义,这是多少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参考资料:《血腥的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