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影视剧中出现了雄伟壮阔、金碧辉煌的长安城。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比隋唐时期的洛阳城、宋朝时期的开封城、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都大。长安城占地面积达到了8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这么庞大的城市,在古代社会,如何维护社会治安?又由哪些部门来负责治安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探索一下唐朝长安城的治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西汉时期开始,截止唐朝统治的末期,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中原王朝的首都一直徘徊于长安和洛阳之间。但一旦中原王朝进入衰败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因此,长安城和洛阳城屡屡修建又屡屡被破坏。隋朝统一之后,在设计大师宇文凯的主持下,长安城和洛阳城的修建工作陆续开始。虽然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奠定了长安城和洛阳城的基本轮廓。
在长安城,朱雀大街横穿了全城南北,是全城的主干道。此外,纵横交织的25条大街规划有序,将整个长安城划分成为了108坊。在唐朝统治时期,每个城市的生活区与购物区是完全分离的。长安城建立了东市和西市,属于专门的购物区,108坊则是官员、百姓们的生活区。如果有商贩擅自进入街坊中售卖商品,属于违法行为。
唐朝的东市和西市非常热闹,占地面积很大,各种类型的商品应有尽有,包括各国的商人们,都在东市、西市出售自己带来的货物。在白天,长安城呈现出繁华壮阔的景象。但是到了晚上,则成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按照唐朝的规定,到了夜晚,包括长安城在内的各个城市,都执行了严格的宵禁制度。按照《唐律疏议》中的严格规定:“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槌,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
长安城的各个街道都设立了钟鼓,每逢宵禁开始、结束的时间,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会敲响钟鼓。每逢傍晚钟鼓敲响,百姓们开始进入家中休息,长安城一片宁静。到了清晨钟鼓敲响以后,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生活。晨鼓和暮鼓如同长安城居民的整点闹钟,规范着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