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地名对照,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11-01 09:46:26

苏州别称姑苏。图为苏州地标北寺塔

我们将下雪文案略改下,似乎便显得不那么顺畅了——“一下雪,南京就美成了集庆。一下雪,苏州就美成了会稽。一下雪,泰州就美成了三水……”城市的古代称谓很多,以“金陵”对比“南京”,似乎有些优势,如果把“金陵”替换为“升州”或者“集庆”,大约就行不通了。

“古代”或者“传统年代”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很多城镇地名在古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古代城市地名,我们更热衷关注那些“颜值”高的,对于普通的,则相对忽视。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古代地名比当今地名更美的错觉。而且,今日使用的地名大多也是历史上使用过的,这样,就不存在古今地名的完全对立了。不过,我们可以判断一下现在使用的地名的美名度有没有达到传统年代多种地名的平均水平。

13个设区市古今称谓对比

古今地名对照,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5)

根据上表综合比较,13个设区市名称与古时候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当。我们再以昆山市为例,根据10个建制镇的当代地名变迁,可以更精确地来看一下地名是变得好听了还是难听了。

昆山十镇建国后地名变迁

古今地名对照,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6)

昆山十镇地名变迁表中,1950年的通常是传统地名,与清末、民国的较相似,90年代后期的与现今的也完全一致。对比后可以发现:玉山、巴城、张浦、周庄几乎没什么变化,千灯、淀山湖、锦溪三镇名称在审美上今胜于昔,周市、花桥、陆家称谓比起1950年有不同程度的审美降低,其中陆家最明显。总的来看,从审美角度上看,当今使用的地名与传统年代应是均势力敌。总之,我们总爱用当今的地名去对比古时候对应地名的“最高水平”,而容易忽视古代那些不好听的对应地名,这是造成“今不如昔”的第一个原因。

古今地名对照,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7)

巴城的地名长期没有变更。图为巴城镇乡村景象

林林总总,今日地名包罗万象

造成地名“今不如昔”的错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忽视区名和社区名。“海陵”比“泰州”好听,这是公认的,其实今天除了泰州市,还有海陵区,“海陵”这一旧称没有消失。但是,当一个镇江人去泰州主城区,大概率不会说“我去一下海陵”,而会说“我去泰州”。这足见主城区的区名是名气弱,使用场合少的。

同样,南通的别称“崇川”早已成为区名,其优美程度明显高于“南通”,但是除了部分南通主城区的人员,绝少有人把南通称作“崇川”——海门人、通州人都只称呼南通城为“南通”。主城区区名完全掩盖在了市名的光环之下。

古今地名对照,100个古今地名对照表(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