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阵阵歌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王维是那样地高洁,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漠漠水田飞白鹭,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意: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里炊烟冉冉升起,
烧好的粗茶淡饭是要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繁茂的树林中,传来了黄鹂宛转的啼声。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木槿晨开晚谢;
我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我已是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
这一点,恐怕连飞翔的海鸥也不会猜疑。
阴阴夏木啭黄鹂。
笔者: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王维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午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家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独处空山之中,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王维,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尔虞我诈的名利场,就是云泥之别。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王维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庄子·寓言》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记载:一个人和海鸥非常亲近,海鸥会主动落到他身上,可是自从他父亲要求他把海鸥捉回去的那一刻开始,海鸥就不再和他亲近了。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意境深邃,表现了王维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
王维一心学佛,对佛理十分精通,虔诚礼佛,常年素食。他多次恳求朝廷允许自己将所得捐献出来,作为救济穷苦、布施粥饭之用。有这样普度众生的佛心,再加上妙笔莲花的诗才,王维被后世尊称为“诗佛”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完了王维五个题材最著名的十首诗,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