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执群
(一)一篇雄文,制造一个事件一千一百多年前,大唐的东都洛阳发生了一场将要被载入史册的夜宴。
那天夜晚,大唐的人事部副部长崔郾奉命来到洛阳主持正在那里进行的进士考试。当地的教育官员和文化名流隆重设宴欢迎主考大人。酒店外张灯结彩、花好月圆,宴席上高朋满座、弦歌不绝。
正当部长喝得酒酣耳热时,他的秘书悄悄跟他耳语了几句。部长一听,放下手中酒杯,一刻也不敢怠慢地起身出门迎客。因为来客吴武陵可是文坛泰斗柳宗元的老朋友,国立中央大学的教授。
崔部长热情地将吴大教授搀下毛驴,手牵手地将他引入主宾席位,毕恭毕敬地等着老教授发话。吴教授轻轻拍着肃立在身旁的部长肩膀,故作轻松地笑道:“老夫听说这次朝廷派部长大人亲临洛阳,担任此次进士科考试主考官,真是慧眼识英,众望所归啊。可惜老夫我老了,再不能为朝廷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了,就想为你推荐一个人才。”
部长一怔,心想“怎么?你这么大的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也想到我这里来走后门,搞潜规则安排自己的学生?”
看到部长的狐疑,吴教授又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别紧张,别紧张。我懂你的意思。我先来给你讲个故事。前些日子,老夫的校园里踱步,偶然发现一大群学生情绪激昂地围拢在一起,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打听,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进士考试的一个考生写的。哎呀,这篇名叫《阿房宫赋》的文章写得真是太赞了。‘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你听听这气势。老夫已多年没见这样的雄文大赋,竟然过目不忘,都能背出来了。”
看着吴教授摇头晃脑、痴迷沉醉地背诵一篇后生的文章,同样高考出身的崔部长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
一见火候已到,吴教授趁兴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直接将文章的作者杜牧评为状元。但久经沙场的大唐人事部长也不是那么好左右的。听闻此言,部长的情绪立马平息下来,面露难色地推辞道:“啊呀,实在不凑巧啊,不瞒教授您了,这次的状元已经内定了。”
但吴老教授仿佛早有预料似得,想都没想,就提出了第二个要求:“如果实在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杜牧以第五名进士及第。”
最后,崔部长犹犹豫豫地答应了。
送走吴教授后,参加宴会的宾客炸了锅似地议论开了。有人表示听说过杜牧此人的才华;有人透露杜牧人品不好,喜欢出入烟花场所;有人甚至趁机抨击大唐高考“走后门,托关系”的潜规则……直到部长大人有点恼怒地一锤定音,结束争吵:“就这么定了,本官已经答应吴教授了。即使那个杜牧是个地痞流氓,也都这么定了。”
可以这么说,杜牧这次高考是自带光环出场的,因为他在考前发表的《阿房宫赋》太特么惹人瞩目了,简直比今天的微信红包还能吸引眼球。
《阿房宫赋》发表在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是杜牧二十三岁时写的。杜牧所处的晚唐,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当时的大唐帝国内忧外患,已处于崩溃的前夕。他的《阿房宫赋》深刻剖析秦朝覆灭的原因,以史喻今,极力主张朝廷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以免重蹈秦覆灭的覆辙。
雄文的结尾那振聋发聩的感叹:“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哎,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啊,而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可叹呀!要是六国都能爱护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够抵挡住秦国了。”犹如警钟般,从此响彻在华夏的朝野。
应该说,崔部长当初的决断是正确的。经过十多个世纪时光的检验,这篇《阿房宫赋》至今仍稳坐在经典的殿堂,成为千万中学生必修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