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一生简单总结,康熙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7 16:01:30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称为“千古一帝”的,不会超过五个,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小编认为康熙是其中第五位。而其他的汉高祖、光武帝、隋文帝、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等虽然都是历史上比较杰出的皇帝,但是其功绩难以和以上五位相提并论。我们来看看康熙皇帝的历史功绩。

一,奠定了中国版图基础

评价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一般不会选择分裂时代的帝王,因为他无法完成统一,就证明他的能力还不够。而王朝疆域的大小就是一个时代强盛与否的表现,这和帝王个人能力有直接的联系。

康熙在1662年继位,这时候华夏大地基本统一,但清朝的统治还未稳定。此时康熙才8岁,大权掌握在议政王大臣会议手中,四辅臣相互争权夺利,党争不断,腐败现象严重;在地方,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真在按照发展势力;台湾的郑氏也试图卷土重来。1667年,朝廷局势恶化,鳌拜独揽大权。1669年,年仅14岁的康熙用智谋擒拿了鳌拜,掌握了大权。很难想象,一个帝国的命运竟然就这让掌握在了一个少年手中。

康熙亲政不久,就毅然下令“撤藩”,平定了“三藩之乱”,清朝的统治至此稳定了下来。三藩之乱规模大,时间长达8年,但由于康熙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阵,使得叛乱并没有如“安史之乱”那样破坏帝国的根基。相反,平定叛乱后,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基本稳定了下来。

康熙皇帝一生简单总结,康熙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1)

全国稳定之后,康熙就开始消灭台湾郑氏。在此之前,清朝已经多次诏谕台湾郑氏,康熙甚至同意台湾不剃发,像朝鲜那样做一个藩属国,不过均被拒绝。康熙认为,必须使用武力。1683年,康熙派遣施琅平定了郑氏,第二年设置了台湾府,至此台湾岛首次纳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版图。统一台湾后,东南沿海的威胁基本解除,海禁宣布废除。

康熙皇帝一生简单总结,康熙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2)


之后,康熙又马上调集兵马进入东北。在清朝入关之际,俄罗斯人乘机占领了黑龙江地区。康熙为此发动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将俄罗斯人驱逐出了黑龙江。之后,又展开了边境谈判。1689年,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外兴安岭作为国界线。签订条约时,第一次将“中国”一词作为正式国名写入国际条约,奠定了中国版图的法理依据

康熙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继承的版图是康熙打下的》

之后,康熙又和准噶尔汗国大战。尼布楚谈判期间,噶尔丹乘机征服了喀尔咯(外蒙古),使得清朝在谈判中让步。1690年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噶尔丹众叛亲离,服毒自*。1691,康熙和喀尔喀蒙古各部会盟,从此外蒙古纳入到了中国版图。1717年,准噶尔军队占领了拉萨,灭和硕特汗国1720年,康熙遣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将青藏高原纳入到了清朝的版图。康熙末年,清军已推进到吐鲁番,这里曾是明朝势力的最西边—哈密卫。这为后来乾隆灭整个准噶尔汗国奠定了基础。

康熙皇帝一生简单总结,康熙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3)

因为长城内外成为一家,康熙成为中国历史上不修长城的皇帝之一。当此之时,俄罗斯正在中亚地区疯狂渗透,英法正在海上较量。如果康熙没有征服蒙古西藏,那么整个蒙古高原都有可能成为俄国的土地,西域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的疆域就基本限于长城之南了,长城是无法抵抗俄罗斯的大炮的。因此,康熙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

二,康熙的内政

内政也是一个评价君王的重要方面。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底层百姓在古代就基本没有过上过好的生活。不过在仁政的时代,天下相对太平,天灾能够得到及时的应对,贪污腐败现象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社会总体还是欣欣向荣的。中国的许多君王虽然在开疆拓土上比较差,但是内政却十分不错,如刘秀、唐玄宗(前期)、宋太祖、宋太宗等。而康熙的内政上,能够和唐太宗相提并论。

圣祖在位凡61年虽曰守成,实同开创。其间备历艰难,屡经风险,终能化险为夷,恢弘基业,这与圣祖本人的统治风格有很大关系,更与他的为政之道密切相关。圣祖在儒家学说的熏陶下逐渐成为明君贤主的典范。——李亭治

康熙皇帝一生简单总结,康熙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