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真实身世,柳宗元的家世背景如何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7 21:35:33

遭贬谪没有自暴自弃,醉心文学成为文坛大师

在其位谋其政,解民于倒悬

累遭贬谪,仍有急朋友之难的仗义

这里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有一段时间研究古代文学,接触到古代的文人,然后就对他们的背景做了一番分析,发现了他们的生平都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人的人生过得都不如意,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是饱满的。他们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心境是开阔的。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讲一讲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有志青年惨遭贬谪

柳宗元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之家,父亲来自河东柳氏,母亲来自范阳卢氏。年少时便已聪睿敏捷,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当时的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动荡频仍,朝廷腐败无能。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才俊,柳宗元加入了当时改革家王叔文、王伾的阵营,希望推动政治革新,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宦官和藩镇的权力。但是没有成功,因为改革派当时依靠的皇帝唐顺宗李诵没有魄力和精力将改革推行下去,反而被宦官集团拥立了新的皇帝唐宪宗李纯继位,并且对改革派进行疯狂打压,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八司马当中除了柳宗元还有他的好朋友刘禹锡。

在永州,文学创作达到顶峰

柳宗元就这样被贬到了当时距离京城长安一千二百公里的永州做司马(唐朝的州相当于现在的市,州司马是州长官刺史的助手,更多时候是虚名,没有任何职权,也难怪柳宗元在永州9年,除了诗文,没见到他有做过任何政事的记录)。

从长安到永州,在那个年代,走路也要走3个月,柳宗元在永州待了9年。天之骄子,本该拥有辉煌的政治生涯,然而此时此刻他的政治生命几乎被宣告了终结,如果在朝堂上能有力量权势的人为他说话,或许他有回来的机会,但是并没有。去永州的半年之后,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在他中进士后已经去世,在此后很多年里,他身边的亲人据说只有一位表弟卢遵)。

在苦闷、孤独中柳宗元写下了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根据他给朋友李建的书信中《与李翰林建书》,他讲述自己在永州期间水土不服、病痛缠身的情况,而且也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只能在这蛮夷之地悲痛忧伤。当时的皇帝唐宪宗李纯即位后,奋发有为,先后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

柳宗元有两篇文章《愚溪对》《愚溪诗序》,我认为在这两个文章中,柳宗元也有反思自己当时太年轻,对政治形势看不清,不够谨慎,做了错误的选择,以致在后来政治清明的时候,得不到任用,难免有悔恨的心情。

但是在这个时期,他寄情于山水,开创了山水文学的崭新流派,其中有著名的永州八记;并且将当时的社会时弊、自己的政见也写进了文章当中,由此达到了他人生文学创作的巅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柳宗元肯定是已经释然了,从自己的诗文中得到了安慰。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大抵是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能够选择另外一条路继续走下去,触底反弹。

一贬再贬

在永州度过了9年之后,柳宗元和刘禹锡终于有机会回到朝廷了,但是不到一个月,他和刘禹锡就又被贬了,前面说了他们在朝中并无有权势的人为他们说话,按照他们二人的秉性,也不会去巴结权贵,所以得不到再次启用,柳宗元就被贬到了更远的柳州做刺史,刘禹锡则被贬到更远的播州(贵州遵义)。想到播州不是中原人能居住的地方,老朋友的母亲年迈,经不得这番折腾,柳宗元请求拿自己的柳州换刘禹锡的播州,即使罪上加罪,也死不遗憾。碰巧终于有人在皇帝面前也为刘禹锡说话了,刘禹锡才得以改为广东连州刺史。即使在困窘当中,柳宗元也显示了自己高尚的气节和道义。

在柳州,最后的岁月

此后柳宗元到了柳州做刺史,他人生最后的四年也在这里度过,他在这里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荒建设等等,更能体现他的人道精神的是释放奴婢: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因为他的贡献,如今的柳州,还有当地人为纪念他而建的柳侯祠。

即使身为刺史,柳宗元的生活据说仍过得比较困难,他死后,灵柩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得以运回老家安葬。他留下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的儿子才四岁,据说后来是在刘禹锡的照拂下长大。

柳宗元,一直知道他的文章很厉害,但在了解了他人生的故事之后,知道他从人生的巅峰跌落谷底,被贬永州,穷山恶水,病痛缠身,也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笔耕不辍,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文章。即使后来再被贬到更远的柳州做刺史,在人生最后的四年,他还是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尽忠职守。个人的命运哪怕再不幸,也绝不消沉。他的名声能流传千古,绝对不仅仅在于文章写得好,还在于他个人永恒的人格魅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