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
在很多北岛读者的内心,他从不只是诗人的单一形象,更是一位文学思想的斗士。
在正式写诗前,北岛独自到海边生活了一段时间,因而之后他的诗中充满海、灯塔、岛屿、船只的意象。
在好友芒克回到北京后,两人共同创办文学刊物《今天》。他们找到一间偏僻简陋的平房,将头脑中的思想灌输于破旧的油印机与纸张,每个月领6元钱工资。
北岛是民国生人,芒克是新中国生人。
两代人,就差一岁。
年轻时的芒克与北岛
除了《回答》,还有《一切》《宣告》等,北岛的诗是在特殊时代成长的一代人,共同的失落与怀疑。
之后,北岛流浪国外,他背着行囊辗转于7个国家。
诗人逐渐失语,词的流亡开始了。
对于一个在他乡用母语写作的人来说,母语是唯一的现实。
自蹒跚学步起,北岛就有某种神秘的冲动带他离开家乡,外加时代推波助澜,让他越走越远,远到有一天连家都回不去了。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他只想做一个人。
顾城的绝望隐匿在自己的背面,北岛的失望赤裸地暴露在众人面前。
左二为顾城,右一为北岛
在那个诗意与热烈迸发的年代,舒婷是为数不多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大多是写爱情的。
其中在1979年那首发表在《诗刊》第4期的《致橡树》,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流传甚广的一首诗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在舒婷自己的内心,这并非只是一首爱情诗。她用木棉与橡树的独白,实则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