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国新
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少有人认为中共会打赢,舆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抗战刚结束,蒋介石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国民党军力也达到了高峰,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装备和当时的盟军差不多,有的部队像新一军,跟发达国家顶级部队装备是一样的,轻武器都是盟军装备,重炮都是美式榴弹炮,就连士兵的鞋带都和美军的一样。而我军呢,情况就大不同了。经过抗日战争,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实力是有限的。*赴重庆谈判,要跟蒋介石讨价还价,部队要根据实力保留多少。刘少奇发了一个清单给*,总人数是127万,其实正规部队只有67万,其余都是民兵。武器装备,最好的主力部队就是步枪,部队的火炮是缴获的日本山炮,而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打着打着,情况变了。共产党的部队就好像变戏法一样,越变越多,国民党的部队越变越少。
有个军旅作家叫王树增,他写过一本《解放战争》,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为什么解放军能取胜?他总结了原因:“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而执政党的腐败堕落,导致了政权的迅速垮台;此外,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选择的结果。”这个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得到许多权威部门认同的。我觉得,在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其他几个原因也就不存在。
1.坚强的核心所谓坚强的核心,首先是拥有了一个以*为核心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是建党以来最为成熟的一个领导核心。*、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五大*,论能力、论品格、论功勋,在党内无与伦比。特别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是中国革命实践中磨炼出来的领袖,地位已经得到巩固。可以说,在这之前,我们党没有一个成熟的领袖,为此我们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为什么以前中国革命会遭受惨重失败,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成熟的领导核心。
第二是拥有了一个经过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后得到空前团结的党。当时,我们党已经拥有120万名党员,而据资料记载,19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党员大概有800万左右,其中普通党员311万,军队党员485万。国民党人数虽然多一些,但力量并不强。因为国民党党员很杂,各色人等皆有。国民党入党不像共产党那么严格,比如军队党员,全部是集体登记入党,没有实际组织活动,故无法代表国民党的实际组织力量。此外,国民党普通党员的水分也是相当大的。有个知名国民党党员在回忆录里写到过一件事。国民党吸收新党员,有两种入党申请书。一种是叫甲种,需要一个中央委员做介绍人;一种是叫乙种,需要两个党员做介绍人。他入党时,填的就是甲种申请书。他有一个同乡认识省党部负责人,从他那里拿来几张甲种申请书,要他填一张,于是他填了一张。表送上去后,也没有人找谈话,问什么情况,不几天党证就发下来,他就是一个国民党了。所以说,国民党虽然人数多一些,但力量并不一定大。共产党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延安整风以后,这些党员跟以前的共产党不同了。不同在哪里?不仅组织上入了党,而且思想上也入了党。*发动延安整风的目的,就是让党员思想上真正入党。事实上也是如此,经过延安整风,党员们少了三个主义——教条主义、山头主义、自由主义,多了一个思想,就是*思想。在*思想这面旗帜下,全党团结在一起。团结就有力量。
第三是拥有了一条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七大以后,*思想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后来的革命实践证明,*思想是伟大而正确的。在我党的历史上,因为指导思想的错误、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有很多,有了*思想这一正确思想来指导全党,我们党才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有了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才能在正确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取得胜利。
2.崇高的信仰信仰是什么?对于军人而言,就是知道为什么而战。在一场战争里,军人有着什么样的信仰很重要,这个信仰就是要知道为谁而战。每个军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这样他才会义无反顾,才会视死如归。在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对信仰的拥有,一个是对信仰的丧失。共产党人知道为什么而战,而国民党人不知道为谁而战;共产党人不仅知道为什么而战,而且知道很有意义,哪怕牺牲也值得,国民党人不知道为谁而战,哪怕知道为谁而战,也觉得不值得为之一战。这就有问题了。
信仰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词,它是很具体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觉得自己从事的战争很有价值,坚信自己所做的是正义的事业,坚信民族能够得到解放、繁荣,坚信自己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信仰,这就是当时共产党人的信仰。
国民党人不一样,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战,哪怕知道了,也只知道为蒋家而战,不值得。当年连蒋介石也说:“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尤其使我痛心的是,这几年来有许多受我耳提面命的高级将领被捕受屈而不能慷慨成仁,许多下级官兵被匪军俘虏,编入匪部来残*自己,而不能相继反政,这真是我们革命军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国民党相当一部分的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他们是能打仗、誓死不屈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到了解放战争时,被我们的普通小战士甚至是民兵按在地上活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不在少数,光少将以上就有260多人。许多有名有姓的抗战名将,就这么被我们生俘了,包括杜聿明、黄维等人。还有一些高级将领,不是在战场上被俘虏的,而是逃出了战场、已经走出一两百里地了,居然被我们的民兵抓住。
解放战争打到中后期,许多国民党的将士都开始疑惑: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战斗中,共产党每场打下来伤亡很大,但是人越打越多。渡江战役时,共产党的军队达到了400多万人,而且多数是“解放战士”,有的连队百分之七八十是“解放战士”。什么叫解放战士?就是国民党俘虏,甚至有的连的连长、指挥员都是“解放战士”当的。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被包围,包围圈里没吃没喝,解放军就拿大喇叭喊话。他们的长官最害怕我们喊两个内容:第一是“赶紧过来吧,这边有肉包子”,因为他们食物只能靠空投,一围就是一个月,饿得慌,但解放军这边确实有肉包子,是老百姓给的,这香味抵挡不了;第二就是“兄弟赶紧回家吧,你们家分地了”,后者更不可阻挡,造成国民党军队成建制地往这边投诚。
3.国民党的腐败第三个原因,国民党败就败在腐败上。当时国民党的腐败直接反映在军事上。国民党战区高级将领多数身兼二职:一是指挥作战,二是做生意。对于其中大概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来说,军事只是他们的副业。国民党的腐败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严重的,而是始于抗战胜利之后。随着抗战胜利,一股不可遏止的腐败浪潮迅速席卷了国民党。后来蒋介石总结:“我们失败就失败在‘接收’二字。”当时全国上下约有2300 多个接收委员会。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军政大员发“国难财”,打着“接收”的旗号,把土地、企业、矿山、国家财产都拿来中饱私囊。从此,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不可遏制。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时,国防部让李延年带着部队向徐州收缩,但这一行动要冒极大危险,因为陈粟大军就压在陇海铁路北边,决不能让对手事先知道。因此,对这次行动,国民党内部保密做得很严格。严到什么程度?第二天要出发了,头一天李延年还不知道。可出发前的一天晚上,李延年正要睡觉,竟然有一个老百姓敲门进来,对他说:“李司令啊,你千万不能走啊,你要走,也要带着我啊!”李延年很奇怪:“校长让我们死守海州,我能上哪里去?”事后觉得不对劲,赶紧给南京方面打电话,才知道果然如此,命令天亮就到,赶紧行动。李延年晚年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国民党不败才奇怪了!”
对此,李延年很愤怒。他作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都不知道有军事变动,这个老百姓如何得知这么大的军事秘密?后来经过查证,那并非普通老百姓,而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在海州的代理人,做的是海盐生意。军队转移的秘密,必然是刘峙透露给他的。刘峙清楚地知道这个军事行动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但还是宁肯不告知李延年,也要先通知自己生意代理人,以免遭受财产损失。
同样在淮海战场,杜聿明要从徐州撤退,五个军几十万人撤退,保密多难啊。杜聿明很聪明,制造假象,部队第二天要开拔,前一天晚上还在唱戏,假说是给母亲过寿,以此来迷惑解放军。但实际上,解放军早已知道此事。那天晚上,杜聿明只发了一道命令给徐州的警备司令,要求把徐州银行和钱庄的金库查封,因为里面有一些黄金需要运走。可没过多久,警备司令就回来报告说:“别说金库,所有钱庄的经理和掌柜连家属,在三天前就全部离开徐州。”后来,杜聿明在回忆录里写道:“看来我们是已经没有希望了。”实际上,南京国防部的高官有很多人在徐州有生意,风声早从最高层就泄露出去了。这样一来,杜聿明还走得了?刚率兵走了一天,就被解放军包围了。由此可见国民党高官的腐败。
当时,国民党高官腐败成风,官兵军饷欠发是常有的事。钱到哪里去了?大部分在上海黄金交易所里被长官们炒来炒去。这还不算最腐败的,国民党最大的腐败是党心的分裂,在战场上表现为派系斗争。派系就是私利集团,作为政治集团来说,派系是最大的腐败。整天喊着党国利益高于一切,实际上是私利高于一切。
前面讲到过孟良崮战役,事实上张灵甫不是不能打,也不是冒失轻敌。当时国民党大军围剿,找不到陈粟决战,张灵甫想用自己作诱饵,吸引陈粟部队来进攻,然后实现反包围,歼敌于孟良崮。他也知道自己能打,坚持三五天没问题。可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张灵甫算错了致命的一招,就是国民党的部队不团结,派系林立。虽然整编74 师两侧的国民党军队,即黄百韬的整编25 师和李天霞的整编83 师,与张灵甫的部队近在咫尺,但他们就是不去支援,只说“打不动了”。黄百韬军队里人员很杂,川军、贵军、滇军都有,还有许多杂牌军。当时他们就是抱着一个想法:“我凭什么去救你们中央军?”而且黄百韬当时说了一句话:“听说张灵甫的情况不妙!不过,他不是挺有办法的吗?”于是,黄百韬谎报军情,不战反退。性格倔强的张灵甫最后只好发了这样一封电报:“各位兄弟赶紧增援,我这边顶不住了!”结果他收到的回电竟然一律是:“我们请张军长增援!”张灵甫拿着电报就蒙了,到底是谁被包围了?谁增援谁?最后,张灵甫才明白,部队只是高级将领的私产,只要部队还在,一切都有;如果部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部队不败才怪呢。
4.民心的支持第四个原因就是民心的支持。在解放战争中,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战争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后勤部,老百姓就是后勤部;我们不需要*医院,大娘的炕头就是*医院。国民党行军日志上要求“不得进村宿营”,因为怕老百姓捣乱。这和共产党刚好相反。共产党的部队离村还有好几里地,孩子们就来迎接了,油灯就点上,大娘将热水烧好,百姓的炕头就是营房,很安全。
淮海战役时,常常是被围住的国民党集团军那边到了晚上一片漆黑,什么灯光也没有,而包围圈外围全是火把。那是周边的数个省,江苏、河南、山东,约590万老百姓推着小车、担着担子从小路走,连夜支前。如果从飞机上看,那是什么样的壮观情形?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可以享受那么强大的后勤支援。
关于老百姓支前的故事有很多。据说有一位老人,推着小车,车上装着两发炮弹,从山东推到淮海战场,推了三四百里,半路上下雨,怕炮弹受潮打不响,他就把衣服脱下来盖在炮弹上。运到淮海战场后,组织上给他发钱让他赶紧回家,但他并不急着回去,一定要在旁边看着炮弹打出去了才放心。
解放战争初期的西北战场非常艰苦,*亲自为西北*军筹粮,他找到当时的郏县县长说:“我准备打三天仗,将郏县拿下来,但是你要给我想办法,筹来三天的粮食。”于是,县长把老百姓的口粮和所有坚壁清野后能找到的粮食拿出来,供军队吃了一天;第二天,把田里的所有青苗都割了,又供军队维持了一天;最后一天,把村里的羊和驴都*了,又维持了一天。老百姓相信共产党,把粮食都给了部队,自己只能吃“观音土”。最后一天,郏县被打下来了。直到现在,郏县县志还有这样一句话:“此役之后,郏县全县三年不见羊和驴。”后来,*为郏县题词:“站在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这句话,揭示了很深的道理。实际上这也是解放战争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共产党人始终要站在大多数人利益的一边。纵观解放战争,我们共产党为老百姓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解决了土地问题。这使得大量普通百姓、穷苦农民信任共产党,愿意跟党走。我们共产党人永远要记住,取信于民非常重要,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当时的出发点是人民的利益。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