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生平简历,周敦颐的生平经历介绍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9 10:10:42

【扬扬导读】今年是北宋著名理学鼻祖周敦颐诞辰一千年。提及周敦颐,许多读者都知晓他的名篇《爱莲说》,甚至能背诵其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是,作为一代理学宗师,我们知道的有多少呢?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位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家有更多的了解。

周敦颐生平简历,周敦颐的生平经历介绍(1)

周敦颐:濂溪先生的生平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元,称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定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理学鼻祖”,又称“周子”。

周敦颐出生于一个官宦书香之家。在古代,名人的出世总得闹出点不同凡人的动静来,周敦颐也不例外。相传他的父亲周辅成中进士到广西桂岭任县令时,曾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桂岭有大片荷塘,这年腊月,通常只在夏季开放的莲荷,却开出满塘荷花,整个冬天都盛开不败。第二年,周敦颐就在县衙中降生了。

周辅成博学能文,县令只干了一年多便辞职归隐了,以便专心辅导儿子学习。周敦颐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到十二三岁时,就已经读完了《四书》《诗经》等儒家典籍。有一次,周辅成和儿子聊起了将来的志向。周敦颐说:“我要吸收各家学说的精华,光大儒学,正人心,辟邪说。”这个回答让周辅成很是惊讶,也感到高兴。

周敦颐还未成年,周辅成就因病去世。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让周敦颐母子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母亲郑氏决定携周敦颐北上汴京开封,投奔自己的兄长——龙图阁大学士郑向。幸运的是,舅舅郑向不仅收留了他们母子,还爱甥如子。郑向很重视对周敦颐的教育,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亲自授课督学。

郑向也是进士出身,学问很扎实,尤其精通史学,曾撰有《五代开皇记》30卷。他看到周敦颐聪慧过人、悟性超众,不由喜出望外,对这个外甥寄予了厚望。

景祐三年(1036年),郑向得到一次封荫子侄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不用考试即可得到官职。难能可贵的是,郑向没有将这一机会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外甥周敦颐。由此,周敦颐步入仕途,打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

周敦颐“政事精绝”,十分能干,但当官并非他最热衷的事,他真正的兴趣还在于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每到一地为官,他先要建学校,兴教育,甚至亲自登堂授课,教师成了他的第二职业。

周敦颐在兴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办濂溪书院。

周敦颐生平简历,周敦颐的生平经历介绍(2)

周敦颐与濂溪书院

嘉祐六年(1061年),周敦颐赴任虔州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时,与友人潘兴嗣共同游览了闻名天下的庐山。下山时,周敦颐见莲花峰下有一处地方地势开阔,一条小溪穿流而过,景色清幽,如世外桃源。他不禁为之心动,在此买地建房,以故乡的濂溪为之命名。

熙宁五年(1072年),56岁的周敦颐向朝廷递交了辞官的奏章,随后便回到莲花峰下的濂溪书堂,开始了退隐生活。没有了官场繁杂的政务干扰,他可以安心地著书立说,同时和文士学子切磋交流,他在《濂溪港》中描述了这种学习生活:“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数十黄卷轴,贤圣谈无音。”

周敦颐逝世后,濂溪书堂得到政府的扩建,成为正式的书院。据记载,在濂溪书院的左侧,筑有学舍26楹(一列房屋称一楹),可见规模之盛。濂溪书院成为读书人向往的文化圣地,朱熹曾带领白鹿洞书院的生徒前往拜谒,并写诗说“我率诸生拜祠下,要令今古播清芬。”

濂溪书院历代屡有兴建,除九江濂溪书院外,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大儒,广东、江西、湖南、江苏、福建等地都曾建有濂溪书院,虽然数易其址,称谓亦有变更,然而绵延不绝,历时数百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

周敦颐晚年定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20岁出仕,1071年55岁退隐,除去丁忧3载,为官31年。他游宦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地。他的官阶不高,都在州县一级。但他以“拙”自诩,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不避权势,且治事能力强,同情和关怀底层民众,受人尊敬。

黄庭坚评价他:“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为政,精密严恕,务尽道理。”他辞官后退居庐山濂溪书堂仅两年,于熙宁六年(1073年),病逝于他亲手建立的濂溪书堂中,享年57岁。

周敦颐生平简历,周敦颐的生平经历介绍(3)

周敦颐的历史地位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

周敦颐是边做官边读书边做学问的。他的著述数量并不多,据潘兴嗣《濂溪先生墓志铭》所载:周敦颐“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诗十卷,今藏于家。”此外还有22篇“遗文”,其中以《爱莲说》和《拙赋》影响深远。

周敦颐的主要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代表了他学术的最高成就。《太极图说》是对《太极图》的说明,从“无极而太极”到“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概括了宇宙自然的生化过程及人类伦理道德和价值规范的形成过程。《太极图说》第一次提出了“无极”的概念,弥补了易学的一个空白。

《通书》,共四十篇,兼容《易传》、《中庸》,是经周敦颐重新梳理的儒学体系,是周敦颐解释《周易》宗旨的通论性著作。“诚者,圣人之本”、“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将“诚”这一个普通术语提升到宇宙生成和抽象哲学范畴的高度,从而深化、更新了伦理学的内涵。

周敦颐生平简历,周敦颐的生平经历介绍(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