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一生简介,刘伯温历史最后结局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9 11:46:54

他的至交好友宋濂早已经追随刘伯温,朱元璋派一个部下孙炎对刘伯温“展开攻势”,最终刘伯温答应了朱元璋的请求,决定共谋大业。

刘伯温带着写好的“十八策”赶往金陵,为朱元璋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朱元璋得知刘伯温的到来,也是非常欣喜,设置了礼贤馆专门款待他,为他接风洗尘。

刘伯温见朱元璋对自己如此重视,他所呈递的意见也被一一采纳,更是大喜过望,下定决心全力帮助朱元璋一统江山。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朱元璋对当时的强大势力如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采取逐个击破的方法,顺利灭掉了他们。短短四年,朱元璋便自立为王,号“吴”。

朱元璋称王之后,只剩下最后一步:消灭尚在北方的元朝。

刘伯温穷尽心血,历经多日,终于制定了非常完善的北伐方略,协助朱元璋完成了灭元大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定国号大明,年号为“洪武”。从出山到辅佐朱元璋称帝,刘伯温用了八年,这八年里,他纵横谋划,功居至高。

刘伯温一生简介,刘伯温历史最后结局(5)

刘伯温不仅善于军政,还时刻在警醒朱元璋。早在平定张士诚之后,张昶为了拍马屁,上述称赞朱元璋的功德,认为已经到了享乐的时候了。

刘伯温知道之后,就找到朱元璋,说“张昶是想做赵高啊!”一语惊醒朱元璋。但是也因为直言纳谏,朱元璋渐渐对刘伯温起了反感,尤其是称帝之后,刘伯温的直言不讳在朱元璋眼里就是居功自傲。

故而朱元璋有意打压刘伯温,直接除掉刘伯温,会让大臣们寒心,而且刘伯温根基深厚,不是轻易就能办到的,所以手段非常隐晦。

洪武元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的贡献最为突出,却只得到了非常微薄的奖赏。论功行赏时,刘伯温与韩善长功劳相当,韩善长被封为公爵,官拜丞相,但刘伯温只得到了一个伯爵的位置,在御史台当一个副手。

当然,也有史*载,刘伯温为人谦和低调,不愿意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故而他在朱元璋册封前就找上门,主动要求给自己册封的官职低一些。

刘伯温一生简介,刘伯温历史最后结局(6)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主动或者被动,自此,刘伯温在百官心中的地位骤然下降。

毕竟原本他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左膀右臂,完全有做丞相的资格。但是现在,他只是一个比自己官职还要低,不被朱元璋喜欢的小官,心中不免轻视。

若说这件事情对刘伯温的影响不算严重,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却直接导致刘伯温此后招致了*身之祸。

开国不久,朱元璋就特地邀请刘伯温进宫赴宴,君臣饮酒畅谈。虽然喝了几杯酒,但是两人都非常清醒,朱元璋借着酒劲故意问他如何看待朝廷的诸位功臣。

刘伯温性子耿直,想不到那么多弯弯绕绕,于是直言不讳:“汪广洋、杨宪之辈,难当大任;胡惟庸“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就是说他是一匹劣马,早晚翻车误事。

刘伯温一生简介,刘伯温历史最后结局(7)

按理说,君臣私下里的交谈,内容只在两人的心里。但是不久之后,宫里都知道了刘伯温对三位功臣的评价,背后也许有朱元璋在故意推波助澜。

汪广洋三人也都听到了刘伯温的评价。汪广洋性格宽容仁厚,又深知刘伯温快言快语,不留情面,于是一笑而过。而杨宪一直就非常崇拜刘伯温,对他的评价更是“认真接纳”,不往心里去。

唯独胡惟庸不满意,毕竟刘伯温损他是最厉害的,偏偏胡惟庸与他也不对头。于是胡惟庸掏出小本本,把刘伯温记了下来。

由于朱元璋对他猜忌不绝,不久之后,刘伯温就告老还乡,再也不敢过问任何政事。朱元璋本来不愿意放刘伯温回去,担心他起兵造反。

为了让朱元璋放心,刘伯温不得以让儿子留在京城担任官职,其实也算是一个人质。

朱元璋这才让他回到老家,但每年春节还要派他的儿子、宋濂的儿子等人招进宫殿,表面上嘘寒问暖,其实也是在试探他们。

刘伯温一生简介,刘伯温历史最后结局(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