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汉平帝
15.汉孺子刘婴
刘婴,西汉末年的皇太子,但未正式称帝。他是汉宣帝刘询的玄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王莽篡汉后,立刘婴为皇太子,称“孺子婴”。然而,王莽并未真正将政权交给刘婴,而是继续掌握大权。公元25年,王莽被*,新朝灭亡,刘婴的皇太子地位也随之消失。不久后,东汉建立,刘婴被废为庶人。他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庇护下度过了余生,于公元29年去世。
更始帝刘玄
更始政权的建立背景:西汉末年,由于王莽的新朝改革失败,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起义频发。其中,绿林军和赤眉军是两支规模较大的起义军。公元23年,绿林军攻占了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随后,绿林军将领们为了争夺权力,内部发生了分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局势,绿林军的一部分将领决定拥立一位汉朝宗室后裔为帝,以恢复汉朝的统治。于是,他们选择了西汉皇族后裔刘玄,并将其拥立为更始帝,建立了更始政权。
图源网络 更始帝
二.东汉时期皇帝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故又称后汉,东汉首都洛阳被称为东京,因此又以东京为东汉的代称,共有14个黄帝(实际上称帝的是12个),历经195年。
1.汉光武帝刘秀
(公元前6年-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图源头条免费图库
2.汉明帝刘庄
(公元前28年-公元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刘庄在位期间,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他严于律己,提倡儒学,尊师重道,大兴儒学教育,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衣食朴素,后宫节俭。他能得到吏民的拥戴,东汉统治日益巩固,国势强盛,史称“明章之治”。
3.汉章帝刘炟(dà)
(公元前57年-公元88年4月9日),东汉第三位皇帝(公元75年—88年在位),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刘炟在位期间,遵奉明帝政策,实行与民休息,注重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衣食朴素,后宫节俭,提倡儒学,尊师重道,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史称“章草元和”。
4.汉和帝刘肇
(公元79年-106年2月13日),东汉第四位皇帝(公元88年―105年在位),汉章帝刘炟的次子,母为梁贵人。刘肇在位期间,东汉国力再次兴盛,史称“永元之隆”。他致力于打击外戚窦宪的势力,并重新启用宦官,导致宦官开始掌握实权。然而,刘肇本人在位期间仍然能够勤政爱民,注重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使得东汉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图源网络 永元之隆
5.汉殇帝刘隆
(公元105年—106年9月21日),东汉第五位皇帝,汉和帝刘肇的少子,养于民间,东汉年龄最小的皇帝,登基时刚满百天,在位仅八个月。汉殇帝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6.汉安帝刘祜
(公元94年-125年4月30日),东汉第六位皇帝(公元106年—125年在位),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左小娥,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刘祜在位期间,外戚、宦官势力十分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攫取权力与财富,导致政治日益黑暗。同时,边疆战事不断,军费开支巨大,使得国库空虚,百姓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