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自谓“朕非亡国之君”,将亡国归咎于“诸臣误朕”,后世亦不乏对他的同情与肯定。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朱由检志大才疏,存在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质宗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即南明弘光帝,小字福八。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东城区)人。 [25]福忠王朱常洵之子,明神宗朱翊钧之孙。
朱由崧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封为德昌王。崇祯十三年(1640年),农民军攻陷洛阳,由崧逃到怀庆(今属山东)。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七月,袭封福王。思宗亲择宫中宝玉带相赐。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京师失守,思宗吊死煤山。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逃至淮安, 被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立于南京监国,继承称帝,建元弘光。在位期间,奉行以镇压农民军为主的反动政策,幻想与入关清军议和。又重用马士英、阮大铖,排斥史可法等,政局因此动荡。弘光元年(1645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朱由崧在芜湖被俘,次年,被*于北京。
明恭宗朱常洵(1586年—1641年)明朝宗室、亲王,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明安宗(即弘光帝)朱由崧之父,母郑贵妃。
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紫禁城。朱常洵颇受父亲明神宗喜爱,想将他立为太子,因百官阻挠而失败,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被册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就藩河南洛阳。
崇祯十四年(1641年),闯王李自成攻陷洛阳,*朱常洵,享年五十六岁。后朱常洵长子朱由崧成为皇帝,朱常洵亦被追尊为帝。
明绍宗朱聿键(1602年—1646年)小字长寿, 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唐裕王朱器墭之子,母宣皇后毛氏。南明第二任君主。
朱聿键于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袭封为唐王。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弘光帝朱由崧被俘。同年闰六月,朱聿键在郑鸿逵、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拥立下,于福州称帝,改年号为“隆武”。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金声、杨廷麟、何腾蛟等人抗击清军南下,收编李自成农民军余部,多次出兵北伐,曾收复了安徽旌德、宁国等失地。但主要依靠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军队,郑芝龙拥兵自保,无心抗清,北伐最终失败。
浙江鲁王朱以海政权为了争明的正统,和隆武政权互相倾轧,也消耗了北伐的实力。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进攻福建,郑芝龙降清,同年八月,朱聿键被俘,后绝食而死。 朱聿键是一位胸怀恢复大志的君主,具有精史事,洞达古今,好读书,俭朴爱民等许多优良品德。
明昭宗朱由榔(1623年—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明思宗朱由检堂弟。中国南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