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为什么叫三公,三公名称为什么都不一样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0 09:56:10

首先,他把大司徒、大司空中的“大”字去掉,把大司马改回了太尉,三公由此变成了司徒、司空、太尉更为重要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三公从以前的实权职位,正式变成了虚职:“虽置三公,备员而已”;而三公原本负责的工作,则交给了尚书台。

有意思的是,三公的俸禄是每人每年万石粮食,而尚书台的老大尚书令只有一千石。刘秀的用意,是让官位高的没权,有权的官位低,从而避免权臣窃取朝政的风险。

这还不算,刘秀还提高了地方刺史的权力。在西汉时,刺史(那时叫州牧)向朝廷汇报的情况时,会由三公负责处理,其后才向皇上呈报;而刘秀改了规矩,刺史上报的事务直接递交给皇帝定夺,三公完全沦为了“吃瓜群众”。(对了,刺史的俸禄一般是600-2000石)

三公为什么叫三公,三公名称为什么都不一样(5)

这一制度被后面的帝王沿用了下来。那担任三公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大都是些名儒。

自从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以来,官员必须从儒生中选拔,儒家思想得以强势传播、渗透,受到了两汉各阶层的一致推崇。那些世代精修儒家经典的“经学世家”逐渐在政坛中崛起。

在那个书籍并没普及的年代,这些经学世家耳濡目染,世世代代注重儒家经典的研究,薪火相传,逐渐建立起得天独厚的学术研究优势,甚至可以说是知识的“垄断”。其中,当属汝南袁氏、弘农杨氏格外出众,袁安、杨震开启了各自家族的“四世三公”奇迹。

三公为什么叫三公,三公名称为什么都不一样(6)

袁安从小就继承了家族对经学的研究,史称他“学问渊博,通达经书”,以举孝廉进入仕途,历任县令、太守、河南尹。由于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公私分明、仁爱厚道,逐渐名动天下,后来进入中央,先后担任太仆、司空、司徒之职,也就是位居三公。

后来,在外戚窦氏专权的黑暗时期,袁安虽然因刚直不阿的性格受到了嫉恨,但由于其名声远播,窦氏倒也未敢真正加害。同时,袁安的渊博学识、仁厚性格也为家族中的后辈树立了良好榜样,他的子孙都保持着修身、克己、博学的优良家风,连续四代人都位居“三公”这样的显贵职位:

袁安担任司空、司徒;他的儿子袁敞、袁京都担任过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担任过司空、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也当过司空(袁逢则是袁术、袁绍的亲爹)。

三公为什么叫三公,三公名称为什么都不一样(7)

另一个四世三公的家族则是弘农杨氏。

杨氏的发达起源于杨喜,据说他就是在乌江边分到项羽1/5尸体的汉军将士,因这份功劳被封两千户侯,开启了家族富贵之路。

杨震是杨喜的八世孙,其父亲杨宝,是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名儒。聪明好学的杨震从小就拜经学大师桓郁为师,逐渐通晓儒家经典著作。他五十岁才进入仕途,历任太守、刺史,逐渐名动天下,很快位居三公,担任过司徒、太尉。

杨震为人淡泊名利,身在官场但却一直清廉刚直、不求私利,品行受到世人的一致称赞。但他并不是明哲保身之辈,面对混乱朝政的宦官、外戚群体,杨震多次上书直言劝谏,被宦官樊丰等人陷害排挤,惨遭汉安帝罢官。

为了警醒世人,杨震在回乡的路上服毒自*、以此明志,天下人无不哀怜。后来,他的儿子杨秉担任过太尉;杨秉的儿子杨赐担任过司徒、司空;杨赐之子杨彪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他的儿子就是杨修)。这就是与袁氏齐名的另一个“四世三公”家族。

三公为什么叫三公,三公名称为什么都不一样(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