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0 12:18:57

谨以此文纪念“九一八事变”92周年,希望更多国人牢记这段屈辱历史,更能明白“屈辱退让只能换来敌人更疯狂的绞*”的基本道理,要想今后再不会重蹈覆辙,不但要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更要以举国之力兴利除弊,人人奋起为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不懈奋斗!凡阻碍国家发展和强大的人都是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发动侵华战争。面对日军嚣张而又疯狂的武力侵略行动,东北军竟然奉行“不抵抗”政策,到1932年2月5日,侵华日军只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轻松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迫使3000万中国人开始了长达14年的被日本人奴役和统治的悲惨经历。到底是谁命令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1)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华由来已久,最早要从1894年甲午战争算起,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第二年就与日本订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赔款数额高达骇人听闻的2亿两白银,加上不久后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辽东半岛,以及其他七七八八的名目,清政府被日本敲诈勒索的白银高达3亿4千万两,约为4亿8千万日元,是当时日本政府6年的财政收入。

如此一本万利的生意,日本人尝到了甜头,所以,他们一直奉行的都是侵华的政策,最终目标是要彻底吞并中国,此后,日本人一边等待、一边时机发动新的一轮侵华战争,1931年,这个时机终于来了:日本国内经济危机达到顶峰,大量中小企业*,失业人口剧增至400万人。为了缓解国内诸多尖锐矛盾,解决国内危机,日本急需发动一场战争。

而此时,与日本一衣带水的近邻中国正如清朝末年时期那样,落后、混乱,先是蒋介石与反蒋派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军阀爆发中原大战,盘踞东北的张学良一时成了两派争相拉拢的香饽饽。张学良精于算计,双方胶着状态时,他保持中立,甚至婉拒蒋介石委任他的陆海军副总司令的职位。

直到蒋介石的中央军攻占济南、反蒋联盟败局已定的时候,张学良迅速于1930年9月18日发表通电宣布支持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第二天,张学良率10万东北军精锐入关,促使本就是强弩之末的反蒋联盟迅速土崩瓦解,于是,东北军一鼓作气占领了华北晋冀察绥4省以及平、津、青岛3市。张学良高调地就任此前婉拒的陆海军副总司令的职位,一时风光无两。

1931年4月,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在北平设立,张学良率大批东北军精锐出关至北平,使得东北防务空虚,这就给日本人随后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从张学良在“中原大战”前后的表现来看,其人品、眼界和能力也不过如此,待价而沽,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后,却兴奋得把自己大本营的安危抛到了脑后,给日本人创造了机会。

接着,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终于腾出手来解决他的“心腹之患”——接连3次发动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企图把已经燃成了燎原之势的共产党和红军给消灭掉。蒋介石在第三次“围剿”中突发意外,广东、广西两省军阀联手讨蒋,逼得蒋介石又不得不下令结束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转而调兵“讨逆”,就这样,中国再次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日本一直虎视眈眈,伺机而动。1930年底,日军参谋本部就制定了《1931年形势判断》,制定了对中国东北要采取的3个阶段的行动方案,并迅速调兵遣将,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部署和准备:密令在中国东北的守备队向奉天一带集结,向朝鲜增派1个师团,随时准备增援东北,调来专门攻击重地的2门重炮,还在人事上作了精心调整,强化在中国东北的力量。

土肥原贤二这个“东北通”被调到中国东北,明眼人都知道这意味着日本下一步肯定有大动作。1931年6月,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带领3个部下在兴安岭一带做军事侦察,返回途中被中国东北军一位团副发现并扣留了。还搜出了他们身上的物品,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该团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死中村。除了留下重要文件并上报外,其余物品全被就地销毁。

九一八事变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2)

“九一八事变”中的张学良

当时没人留意的是,中村在与该团部卫兵搏斗时,打飞的手表被该团司务长李德保悄悄捡走,后来李德保在外面嫖娼时没钱结账,就把手表押给了当铺。日军很快就通过密报在当铺中找到手表,这就成了日本人的铁证。日本由此借机宣称是东北军*死了中村,威逼中国必须交出关玉衡,东北军最后只好把关玉衡撤职了事。

此事在日本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日本国内的军人疯狂叫嚣要“武力征服满蒙”。这就是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期待的机会,他们立即决定抓住这个借口发起行动,行动的日期就定在1931年9月28日。于是,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频频调动,秘密发放武器和弹药,驻朝鲜的日军也悄悄调到鸭绿江边,随时准备在紧要关头越境支援关东军。

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对关东军的动静自然早就心知肚明,所以,日本外交大臣币原喜重郎对他质疑关东军的动静,甚至裕仁天皇也谕令他下手整顿关东军军纪时,他找来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建川美次问话,建川对关东军即将在满洲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很清楚,但他只答复了南次郎一句话:不能完全否定关东军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于是,南次郎要建川美次立即前往满洲阻止关东军可能采取的行动。建川表面上执行南次郎的命令前往东北劝阻板垣征四郎等关东军少壮派军官的行动,背地里却把消息故意透露给他们,并传递信息:计划败露,事不宜迟,赶紧行动。9月15日,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花谷正、今田新太郎陪新上任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巡视时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最后,板垣征四郎立刻决定把原定计划的时间提前10天。建川本来就理解并支持他们的行动,所以他15日从东京出来,故意一路上拖拖拉拉,到奉天已经是18日傍晚。晚上,关东军热情接待了建川,建川也很识相地喝了几杯酒就“醉倒”了。当天晚上,日军蓄意炸坏了柳条湖一小段南满铁路,故意伪造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军的现场,并迅速散布这个消息。

板垣征四郎立即以本庄繁司令官的名义发出了一系列的作战命令,早就预备好的2门大炮立即猛烈轰击东北军的北大营,紧跟着,数百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士兵立即冲向北大营。当晚,北大营驻守的是东北军第七旅,但当时张学良和东北军副司令兼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都在北京,副司令兼吉林省省长张作相在锦州为父亲治丧,只有参谋长荣臻在家里为父亲祝寿。

也就是说,几乎东北军所有的军政大员全都离岗了,甚至包括第七旅旅长王以哲和他手下的3名团长也都不在北大营,在北大营最大的长官是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所以,日军突袭北大营,一下子就打懵了第七旅,赵镇藩仓促之间赶紧打电话向王以哲请示,王以哲要他直接向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报告。荣臻立即打电话给北平的张学良,但话都没说电话就中断了。

于是,荣臻就按9月6日张学良曾给他来电作出的指示给赵镇藩下达了“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的命令。因为张学良的指示就是“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最后,荣臻还强调一句:这是命令,如果不照办,出了问题由你负责!

九一八事变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3)

勿忘国耻

9月19日,张学良还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强调:我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这就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对侵华日军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的来龙去脉,由于张学良“不抵抗”政策的作用,北大营作为东北军精锐的第七旅万余名守军,很快就被500多人的日军击溃了,伤亡300多人,日军伤亡24人。

在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之下,不仅北大营不抵抗,在奉天城里的守军面对日军的进攻同样是不抵抗,6000多军警除了极少数人进行了零星的抵抗之外,绝大多数都乖乖地被日军缴械。9月19日早6点30分,日军只用了不到12个小时就控制了奉天。几乎与此同时,四平、营口、凤凰城和安东等18座城镇也纷纷被日军攻占。长春守军自发反击,但20日长春也陷落。

对于“九一八事变”,日本时任首相若槻礼次郎代表的内阁是反对前线陆军这种无法无天的违纪行为的,但陆军方面却极力维护,迫于压力,若槻内阁无奈补充认可了“九一八事变”日军的侵略行为。日本政府一方面在对外声明中把事变的责任推给中方,另一方面又表示会把军队大体撤回并集结于铁路附属范围内,还辩称日本政府在满洲没有任何领土*。

但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在向关东军传达内阁政府“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指示时,却高度赞扬的关东军的决心和措施是适当的,提高了日军的威望。在这种示意下,关东军继续以自卫为名四处扩大战线。11月19日,日军攻陷黑龙江首府齐齐哈尔,紧接着向撤退到了锦州一线的东北军主力发起了进攻。

正当日本当局还在担心关东军攻占锦州会引发剧烈国际冲突而犹豫、参谋本部还在担心关东军力量不够而遭到张学良的强烈反攻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孤注一掷的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为配合陆军进攻,出动12架飞机轰炸锦州(其中6架是缴获了东北军的),1932年1月3日,日军居然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锦州,原来,东北军再次执行了“不抵抗”的命令!

锦州危在旦夕之际,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如果日军进攻,应积极抵抗。但张学良根本无视南京国民政府的指示,在与日方代表谈判的同时就已经开始秘密安排从锦州一线撤军。期间,顾维钧、蒋介石和孙科等人都先后致电张学良,要求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日军。但都被张学良拒绝了。1932年1月2日,张学良以等待调停为由命东北军撤出锦州。

张学良同时下令要东北军各部全部撤入关内,最后一批离开锦州的官兵长跪在车站的地上,面朝东北家乡方向哭得撕心裂肺,久久不愿离去。连日军都感到难以置信,他们本来做好了血战一场的准备,甚至集结了战车部队准备应付张学良可能会发起的强大反击。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也使得东北自发的抗日力量彻底失去了进一步抵抗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这就是历史真相,蒋介石的确是提出并实施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来对待红军,但在丢失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真正从头到尾执行“不抵抗”政策的人是张学良。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事变,到1932年2月5日日军攻占哈尔滨,4个多月时间里,东北三省1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就这样落入了日寇之手,3000万同胞开始了长达14年暗无天日的痛苦历程。

参考书目:

《太平洋战争系列》 青梅煮酒著 现代出版社出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