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简短,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50字简介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0 12:10:16

全文如下,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从这篇文章中节录的,笔者用红色的部分,大致地标明节录到课文中的语句:

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简短,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50字简介(5)

不该遗忘的废墟

——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

王英琦

去过北京的同志,无不向我赞誉天安门的雄伟,大会堂的壮丽;颐和园雕廊画柱的精美,天坛回音壁上的妙趣……

却没有任何人提及过圆明园。

还在我少年时代,从一本历史书上第一次知道了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附近。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心创造的园林艺术典范,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官苑之一。园内珍藏着各种金珠珍宝,铜瓷古玩,名人字画,孤本秘籍,以及古今中外各种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然而,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瑰丽的艺术宝库,却被帝国主义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付之一炬,焚为焦土。

少年时代的记忆是深刻的。记得,当时看完这本书,感触很大,既为圆明园的毁灭,祖国的文明遭到巨大的破坏而痛心疾首,又为帝国主义罄竹难书的强盗罪行义愤填膺。那时曾想,将来如有机会到北京,一定要去看看圆明园,一定要去看看这片惨遭焚掠的废墟。

十几年过去了。一九七七年秋天,我有机会到北京,决心去打听一下圆明园的遗址,以还多年夙愿。

宽阔的长安街上,当我向一位年轻的姑娘打听起圆明园时,她大大惊愕:“……圆明园?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又问了几个人,回答仍和姑娘一样使我失望。

我震惊了!怎么,这座闪耀着我国古代文明的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竟已被人们忘记了吗?

感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他,终于在我失望之余,告诉了我去圆明园的途径。

北京的深秋,寒风料峭。在通往圆明园的荒草萋萋的小径上,万木凋零,风沙扑面,偶尔有几只秋虫有气无力地嘶鸣着。穿过一片树丛,我的眼前豁然呈现一片荒漠无垠的大地——高低不平的败瓦残垣零星散布着,烧焦的枯枝败叶依稀可见,雕塑殆尽,杂草葳蕤……一片惨不忍睹的肃*悲凉凄景……

呵!这就是圆明园?!

虽然在我的心中曾千百次地想象过圆明园惨遭焚掠后的情景,却万没料到会是这样。它,实在比我想象的毁灭得更悲惨!

呵,圆明园,你这万劫不复的废墟!

远在八百年前,封建的王侯世家便在圆明园一带营建行宫别墅,作为他们行乐的场所。到了清乾隆皇帝时,更大兴土木,召集全国能工巧匠从事兴建。清政府向人民尽情勒索,耗费了数以亿万计的钱财,驱使千百万民工日夜劳动,终于建成了一座世界上少有的宏伟美丽的宫苑——圆明园。

圆明园包括最主要的三个园:圆明园、万青园和长青园,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散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如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这些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连绵几十里,一片山水林园、殿阁亭台,景色异常壮美。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虽由人造,宛自天成。”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营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漫步园中,有如游历在祖国的名胜佳地,天南海北。园中还有很多景物是模拟古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使人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古诗画家们的幻想境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鼎鼐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

一八六0年七月六日,英、法侵略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背走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赶来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无法拿走搬运的,则任意破坏、践踏,以至棒击,必致粉碎而后快。每个侵略军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一个叫赫里斯的英国军官,仅抢掠的金塔一座就价值二万二千多英镑。据《泰晤士报》随军记者报道:“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为了消灭罪证,十月十八、十九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官兵奉命出动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这座我国封建时代园林艺术和建筑结构的精华,就这样被侵略者化成一片灰烬。

英、法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在国内外受到了强烈的谴责。如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就曾痛斥:“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无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无可估量的损失!

站在荒漠的废墟上,一任砭骨的北风掠面,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的悲愤。思想的野马,仿佛把我从眼前的废墟,带进了历史的画廊……

我好象看见在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正耕耘着人类第一块处女地,我好象看见,在浩瀚的大洋彼岸,玛雅人正雕刻着精美的塑画……呵,我想起了爱琴海区域的古文明和埃及的金字塔,想起了腓尼基的字母和巴比伦的楔形文,想到了希腊的古典文化和欧洲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人类的文明,不就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的人民你一点我一点地发明创造的吗?在发明和创造这些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人类曾经走过怎样艰难曲折的道路,曾经付出何等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令人发指的是,历史上,却就有那么一小撮人类文明的虐待狂,他们视文明为洪水猛兽,恨不能将人类赶进原始森林,恨不能将整个世界毁灭。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惨遭焚灭的话,圆明园,无疑将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我抓起一把发黑的泥土,仿佛闻到古代人民智慧的芳香,我拾起一块烧焦的瓦砾,仿佛看见烟云火海中,强盗们正发出兽性的狞笑……我难道是在发思古之幽情吗?不!我是在追思我们古老的民族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我是在哀叹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无匹的艺术宝库,腐朽的封建王朝却没有能力保护它……

凝视着烧焦的瓦砾,一种突然而来的愤懑袭上我的心头。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干扰,近十多年来,已经很少有人提及我们民族的历史了,已经很少有人再回顾我们民族曾经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了。能够责怪长安街上那位年青的姑娘历史知识太贫乏,竟连圆明园都不知道吗?这根源,这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来自万恶的“四人帮”!

“四人帮”正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文明虐待狂I

在他们法西斯亡国愚民的政策下,多少珍罕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横遭破坏;多少优秀的科学文化人材惨遭摧残,他们使多少青年人不知道过去,使多少爱国者丧失民族自信心,他们妄图把人民永远禁锢在愚昧无知的铁罐,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事业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大剿*!他们犯下的罪孽是多么深重呵!

从圆明园归来,天安门广场已是华灯齐上,举目灿烂的五星国旗,环顾如潮的人流,一个强烈的念头在我的脑海涌起——

人们呵,当你们在长安街漫步的时候,当你们在故宫流连忘返的时候,当你们在北海扬桨击浪的时候,当你们在香山极目远眺的时候,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了在你们的身旁有一片不该遗忘的废墟!

原载《北京文艺》1979年第7期

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简短,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50字简介(6)

从王英琦的原作来看,现在课文中的主体部分,仅仅是散文里的一段史实背景交代环节。

王英琦的原作,带有作者的鲜明的个人视角,着重表现了作者寻找圆明园的动机、过程及实景,而这些内容,在课文中均没有被纳入,而选入小学课文的,仅仅是原文中的背景资料。

从王英琦的原文来看,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这就是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把圆明园的毁灭拉扯到四人帮的“毁灭文明”上来,以达到文以载道的创作动机。

摘编成课文之后,这些内容统统不要了。实际上,王英琦虽然前台写的是圆明园,但指向的却是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在意”的是七十年代末的特有的批判主题。

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简短,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50字简介(7)

实际上,课文摘编的时候,可以将原文的最后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这样就不至于造成课文给人一种没有结尾的错觉。

课文的结尾因而可以用这一段来结束:“当你们在长安街漫步的时候,当你们在故宫流连忘返的时候,当你们在北海扬桨击浪的时候,当你们在香山极目远眺的时候,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了在你们的身旁有一片不该遗忘的废墟!

而王英琦的整个文章的精华之处,或者说体现着作者的鞭辟入里、拮曲发微思辨的要害处,恰恰是整个散文中的面对历史而汹涌澎湃的当代反思,在这些段落中,作者的语言犹如江河之水,汪洋肆恣,一泻千里,体现出作者极强的语言操控能力。

比如,作者对圆明园废墟的白描勾勒,相当具有功力,可以说寥寥数笔,写出圆明园现状的苍凉与荒芜:

——北京的深秋,寒风料峭。在通往圆明园的荒草萋萋的小径上,万木凋零,风沙扑面,偶尔有几只秋虫有气无力地嘶鸣着。穿过一片树丛,我的眼前豁然呈现一片荒漠无垠的大地——高低不平的败瓦残垣零星散布着,烧焦的枯枝败叶依稀可见,雕塑殆尽,杂草葳蕤……一片惨不忍睹的肃*悲凉凄景……——

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简短,圆明园的毁灭写作背景50字简介(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