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应鑅,字昌言,号星台,许家第七宅出身,是知名的一代清官。
许应鑅从小就被录取为府学生,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考中举人,1853年(咸丰三年)考中进士,不久之后,又被提拔为郎中,之后他又任职过江西临江府知府、南昌府知府、广饶九南兵备道、吉南赣宁兵备道、河南按察使、江苏按察使、署江苏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护理浙江巡抚等职。
许应鑅在任上颇有政绩,受到当地百姓们的称颂。他在任职江苏按察使期间,曾经平反过上百宗冤案,因而有着“许青天”的美誉;在任职临江府知府的时候,他又大力提倡自力更生,教授百姓们种植柑子的技术,现在当地还有“许公柑”的说法。
许应骙(1832—1903)
许应骙,字德昌,号筠庵,别名戊戌黑旋风,守旧派大臣。
许应骙,从小熟读经书,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考中举人,1850年(道光三十年)考中进士,不久后被选为庶吉士,参与撰修《文宗显皇帝实录》。之后,他又任职了甘肃学政、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礼部尚书、闽浙总督。
据可信度不高的江湖传闻,许应骙还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获赐可在宫中骑马。
许应骙在政治上属于守旧派,反对戊戌变法,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百般刁难,反对变革,十分顽固,曾被光绪皇帝革职,后复起没多久后又开缺回籍,回归乡里后,从此深居简出。
许应锵(1837-1896)
许应锵,字少衡,许祥光的长子,为政清廉,深得民心。
许应锵也是很小的时候被录取为了县学生,于1864年(同治三年)考中举人,贵阳任职过清政府的知县、同知、直隶州知州、知府、道员。在任职期内,许应锵秉公办案,不受贿赂,不徇私枉法,是难得的清官,因而受到当地老百姓们的爱戴。
光绪年间,许应锵返回到广州,中法战争期间,他四处奔走,筹集各种款项,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戊戌变法”时,他也是积极响应,倡导改革,不予余力。
许炳暐(1841-1894)
许炳暐,原名许炳材,字期豐,号贡臣,是许应鑅的儿子,清朝时期的知名清官。
许炳暐也是读书的料子,从小就学业出色,于1867年(同治六年)考中举人。1884年(光绪十年),他以吏部郎中的身份调任山东清吏司,主要负责治理黄河工程。1888年(光绪十四年)因治理黄河有功,他被调往江西,任职抚州知府,之后还担任了赣省洋务局会办。他在任职期间,比较清廉,对当地老百姓们也是大力扶持,因而在民间的声名很是不错。
许柄榛
许柄榛的生卒年份不详,他曾被清廷派往日本进行商务考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出任过清廷的驻旧金山市总领事。
许柄榛这一生倡导实业,提倡实业救国,他将考察日本的经历写书出版,由知名的思想家严复作序,思想上较当时代而言,算是先进。
许崇灏(1882—1959)
许崇灏,字晴江,号公武,许炳暐的儿子,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身边的重要军事幕僚。
许崇灏早年就读于江南陆师学堂,之后出任了江南陆军第九镇步兵第三十六标第一营队官、第三营管带等职,还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许崇灏积极参与了进去,并且表现神勇。南京攻克后,他被任命为南京临时卫戍司令兼第一独立混成旅旅长。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后,他任职了留守府处长,后来的讨袁战争中,他就任为参谋长,革命失败后逃亡上海。
之后,许崇灏始终跟随在孙中山身边,出任了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参谋、陕西省长公署参议、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长兼粤汉铁路督办、粤汉铁路总理兼护路司令、前敌总指挥部任参谋长、东路讨贼军左翼纵队指挥等职,后来许崇智被蒋介石排挤出国民党高层,许崇灏也被贬职。1928年起,许崇灏又担任了国民政府考试院秘书、秘书长等职,因为性格上比较正直,处事不够圆滑,被排挤。1943年后,许崇灏出任了一些闲职,直到1946年退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出任了海市文史馆馆员、市参事室参事、市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等职务。
许崇智(1886—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