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海为掩护战友而牺牲,这在铁道游击队里绝对不是个例,甚至可以说,保护战友,早已经成为了铁道游击队干部们的一项传统。
1943年的时候,时任铁道游击队副大队长的赵永泉率领短枪中队在西托村一带活动,当时其身边只有几十人,所有人都只有短枪傍身。就在此时,日伪军得知消息以后,派出了100多人对其进行围攻。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赵永泉临危不乱,率领部队突围到东巨山村北,由于为了掩护队友,赵永泉不幸被敌人机枪打中,无法移动。在临终之前,赵永泉嘱托自己的弟弟赵永良一定要带队突围,自己却不幸牺牲,享年32岁。
赵永泉和洪振海是同一批的,是情报站时期的“老人”了,在他牺牲后,他的妻子胡继兰没有丝毫犹豫,抱着13岁的大儿子赵德太就送到了游击队:“我一个女人家没办法扛枪,我把孩子送了过来,让他和你们一起打鬼子!”
胡继兰一番话说完,闻者无不落泪。
铁道游击队另一个牺牲人数最高的职务便是政委,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政委往往是负责政治工作,很少插手军事,离战场远远的。然而,在铁道游击队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
铁道游击队没有根据地也没有稳定的大后方,部队所在之处,全是前线,这也就使得几乎每一位政委都同时肩负着战士的身份。
铁道游击队创立以来,前前后后共有6位政委,其中就有高达3位牺牲在抗战战场。
第一位牺牲的政委名叫孟昭煜,孟昭煜十八岁便参加了革命,由于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后来他被任命为了铁道游击队政委,协助第二任队长刘金山工作。
虽然年轻,但是,在这份岗位上孟昭煜干得十分出色,深受同志们喜欢,可惜的是,在孟昭煜上任仅仅一年的时间,便被伪军剿共司令朱玉相抓捕并*害,这一年他才仅仅25岁。
孟昭煜死后,文立征接替了他的工作。
文立征也是读书人出身,他本是辅仁大学的高材生,为了革命,不惜与家里断绝关系。
1943年春,文立征来到了条件极为恶劣艰苦的鲁南地区,在这里,他不单单进行政治思想工作,还经常利用私下时间手把手地教战士认字。
到了后来,组织将其调往临城六区开辟工作,在路途上,因为叛徒告密,文立征在丁堂村遭到袭击,牺牲时只有34岁。
第三位牺牲的政委名叫张鸿义,是于1944年7月到任的,这时的抗战已经接近尾声,作为敌后地区,鲁南地区的战斗烈度和次数都已经大大降低。
但是,在1945年5月龙山战斗过程中,张鸿义由于身先士卒,最终不幸被流弹击中而牺牲,时年33岁。
此时距离抗战结束已经只剩下不到三个月,张鸿义就这样倒在了胜利的前夕。
在铁道游击队牺牲的干部里,其中年纪最大的不过35岁,最小的不过25岁,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们都能够拥有更加璀璨的人生,但是做到了游击队领导这个位置,他们都无一例外选择了为国家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只有读懂他们,我们或许才能够意识到“铁道游击队”这五个字的重量。
鲜为人知的是,铁道游击队中不乏为国牺牲的烈士,也有令人鄙夷的叛徒。
这个人便是《铁道游击队》长篇小中“彭亮”的原型人物,许广田。
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彭亮的形象很单纯,是一个枪法极准、对党极度忠心的,无论能力、人品都十分出色的队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原型人物许广田居然成为了一名叛徒。
有趣的一点是,《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最早就是通过许广田本人,了解到这段抗战佳话的。
1943年夏天,在山东军区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了一场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许广田作为受表彰者出席并发表了汇报讲话。
当时的刘知侠也出席了会议,听到游击队飞身铁轨,翻飞火车的情节后,十分激动,提出想要写作一部相关小说。
对此许广田倒是很爽快,私下里给刘知侠讲了不少故事,但没想到,刘知侠刚刚准备着手创作《铁道游击队》,许广田本人居然嫌弃官位太小,叛变了。
当时的许广田在部队里只是担任一位连长,有叛徒向其许诺高官厚禄后,许广田脑袋一热居然投了敌,后来做了伪军特务连连长。
此时的许广田不知道,几乎就在他投敌的同一时间,鲁南军区已经下达了对他的任命书,决定任命其担任营长,许广田的选择,可以说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