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周瑜与鲁肃?
在三国孙吴政权中,鲁肃与周瑜,都是辅弼重臣。他们对孙吴的建立与巩固都有着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性格、胸襟、智谋与看问题的角度及方式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周瑜精明强悍,激昂奋发,身先士卒;鲁肃成熟老练,理智沉稳,虑事周全。面对曹操下江南的汹汹兵势,他们是坚定的主战派。
鲁肃在孙权政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视野宽、视域广,对动乱后的形势认识清晰, 最早提出"鼎立而后一统"的论断,并极力促成三分鼎立,又与诸葛亮等共同维系了吴、蜀同盟友好关系,是大智慧之人。
周瑜一心思进取,治军严明,敢于担当。赤壁之战后,踌躇满志,认为曹操已非自己对手,信心满满。向孙权献计,要取蜀定中原,而并不看好刘备,认为是绊脚石,曾建议软禁刘备,分离关、张。在他心目中只有南北对峙,而无三分鼎立,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量。对刘备的认识比袁术在淮南不知天下有刘备的存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瑜与鲁肃都是立吴、辅吴的大功臣,而其看问题的基准线与对形势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其胸襟与肚量也是不同的。周瑜认为以吴来统一天下的先决条件首先是统一南方。赤壁战胜后,他以为曹操不足虑,而刘备则是绊脚石,只有解决了刘备,就可以与曹操决胜天下了。
在他的算计中,把韩遂、马超设计为联盟对象。要联结马超、韩遂,就要把荆州、益州全部拿下。他先是给孙权上疏折,要求孙权大筑宫室、广选美女,使刘备得到物质和身体的愉悦来消磨刘备的意志,再将其主要干将关羽、张飞分割开来,以为己用。此谋不成,又生心计,劝孙权以取蜀为名,企图行假途灭虢之实。此招虽阴狠,但过于自信。岂不知刘备转斗万里,尚能受此蒙骗?在周瑜眼里,根本就没有诸葛亮的存在。况此事连刘备主簿殷观也瞒不过去,更何况诸葛亮、庞统等人呢?
这就戳破了周瑜煽动吴主取蜀的阴谋。周瑜一意孤行,起兵行进至巴丘殒命,这是对周瑜最好的诠释和嘲讽。
综观周瑜与鲁肃的智量,各有擅长与特点。周瑜之观点在于南北对峙,鲁肃之观念在于三分天下而后一统。周瑜在忠心事吴方面贡献卓著,功不可没;而鲁肃不但对吴国劳苦功高,而且高瞻远瞩,维系三分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