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史可法是公认的民族英雄,他身为南明弘光朝廷的重臣,死守扬州,被清军俘获之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其忠义气节备受后人敬仰。可是,清兴明亡之际,史可法在政治、军事各方面的表现丝毫也不值得夸耀,可谓是拙劣之极。
南明弘光朝廷的重臣史可法
1644年春天,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了。
而在中国南方,明朝还有一整套政府行政班子存在。史可法是明朝南京政府的兵部尚书。此时的史可法,就成为南明最有权势的重臣。
如果史可法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干才,此时此刻正是他大展才华的历史机遇。可惜,史可法并没有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他书生气十足,竟然对天下大势毫无清晰的认识,以致一系列昏招迭出,最终误国误民,而且还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和个人生命。
一.犹豫彷徨,丧失良机,失去拥立之功,被排挤出朝廷权力中心。
北京失陷,崇祯皇帝自*,太子与永王、定王都被李自成俘获了。南明政府的第一要务就是赶快拥立一个皇帝,稳定局面,以图中兴。
皇位的直系继承人没有了,那就只有从旁系中血脉最近的藩王中挑选了。而经过大臣们的选取,福王朱由崧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皇帝人选是现成的,就摆在那里。但是,史可法却犹豫不决。因为他是东林党魁左光斗的得意门生,而东林党与老福王的恩恩怨怨,使得史可法心理上不愿拥戴福王朱由崧继承明朝大统。他想拥立潞王朱常淓,但是,他需要征得其他大臣的同意和支持。
就在史可法犹豫彷徨之际,南明江北四镇军阀勾结凤阳总督马士英,以武力为要挟,进入南京,拥戴福王朱由崧当上了皇帝,成立了弘光朝廷。
就这样,史可法失去了拥立之功,被马士英排挤出了朝廷,离开了核心决策层,外出督师去了。
二.不明天下大势,幻想“借虏平寇”,失去进取中原的大好时机。
南明军队操练图
史可法对当时的天下形势看不清楚,没有认识到满清是最大的敌人,竟然幻想借助清军的力量,消灭李自成农民军,然后划江而治。
南南明弘光朝廷上下都对满清击败李自成农民军感激涕零,他们满心幻想着“借虏平寇”,然后用金银财富换取满清退回关外,最不济也是划江而治。因此,史可法等人都建议弘光帝向满清派出使团,携带大量财物,示好清廷。
结果就是使满清的主政者多尔衮等人看清了南明弘光朝廷的腐朽无能,坚定了清廷扫平江南,一统天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