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皇四子胤禛的活动,也证明他深受康熙的信任与倚重。史载,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康熙帝令胤禛沐浴斋戒,代皇帝主持南郊祭祀天地仪式。十三日,康熙特召胤禛至寝宫,改派镇国公吴尔占代胤禛主持南郊大祀。当日,胤禛3次到康熙病榻前问安,侍奉汤药。在斋戒祭天期间,胤禛屡屡被召,非同寻常。
(5)、朝鲜汉文编年史籍《李朝实录》记载,康熙病重,自料大限将至,遂解下挂于脖颈上的念珠给胤禛说:
“此乃顺治帝临终时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将自己最为看重之物赠与胤禛,充分表明康熙决定传位胤禛的真实意图了。
如此多的证据,足可证明雍正即位是合法的,即本来就是康熙的真正用意。但这些论点都取自官修正史,即正统史料。俗话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胡适也说过:“历史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当雍正不择手段夺取皇位、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谁还敢保证正史是清清白白的呢?
关于雍正上位,还有两种颇具争议的说法研究清史的学术圈子还流行两种说法。
(1)、康熙虽然面临九子争位的尴尬,但他内心只看好十四子胤禵和四子胤禛,况且胤禛、胤禵是一母(德妃乌雅氏)所出的亲哥俩,于是康熙准备在胤禵和胤禛间选一人继承皇位,但手心手背,一时无法最终确定。康熙于13日病情突然加重,他自知大限将至,时日无多,仓猝间必须得二选一,于是选中了正在京中的四阿哥胤禛。
(2)、康熙本欲召回戍边的皇十四子胤禵,不了病情急转直下,直到13日已无力回天。康熙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己最钟爱的十四子胤禵从青海西宁昼夜疾驰返京,最快也得20多天方能赶回。而这20多天内啥事都可能发生,皇位虚悬,很可能酿成手足相残、同室操戈、争夺大位的人伦惨剧。康熙虽然珍爱胤禵,但绝不愿意让皇位空缺20余日而导致诸子互相残*局面产生。再则,皇四子胤禛虽然年龄偏大,但一向为人忠厚,淡泊名利,远避皇位之争(其实是韬光养晦,善于潜伏爪牙,暗中可没闲着),也深得康熙喜爱与器重,于是康熙只好顺水推舟,顺坡下驴,退而求其次放弃胤禵、选择守在身边的胤禛了。
时光匆匆,岁月如箭,一晃300多年过去了,关于雍正即位之事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胤禵、胤禛到底孰是孰非?仍是一个待解的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