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出使匈奴带了百余人,回归时,只剩9人,这9人中,只有苏武和常惠在史册中留下了名字。
其实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总有为民请命、力挽狂澜、挺身而出的大英雄,还有无数只为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当班固荡气回肠的书写《苏武传》时,常惠只是个小人物,但这个小人物终会成为大人物,如果不是常惠给汉使出主意,用“鸿雁传书”的故事智救苏武,也许,我们今天就没有人知道苏武是谁了。
班固时期,儒学已成为治国理论之一,对国家治理来说,君王以德治国、官员匡扶正义、百姓忠君报国是儒学的核心思想。
如果以儒家的框架去衡量一个时代的楷模人物,苏武最符合那个时代的标准。
于是有了《苏武牧羊》这个传承2000多年的故事。树立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一)
从历史贡献上来说,常惠的功绩远远大于苏武,在常惠运作中,汉于前60年在西域建立都护府,正式将这块辽阔的疆域划归西汉王朝。
史学界一般认为,常惠六出西域。
1990年,甘肃考古队在敦煌市郊的荒漠里发掘一处汉代的驿站悬泉置,惊喜的发现了15000枚汉简。
在整理汉简时,发现了常惠不曾在史料上记载的出使西域的记录,也就是说常惠出使西域不止6次,在这长达21年与西域外交过程中,常惠将乌孙及西域诸国由西汉之盟国变成了属国。
常惠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帮助乌孙战匈奴。
没有任何史料证明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与常惠年轻时有过交集,从理论上,解忧公主是徐州人,而常惠是太原人。从阶层上,解忧公主是皇族,而常惠只是飘在长安城渴望通过异域建功而获取功名的贫寒少年。
解忧公主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远嫁西域,成为乌孙王的右夫人,一年后,常惠应募随苏武出使匈奴王庭,被扣留19年。
武帝时代出使,昭帝时代回归。
匈奴为什么要远击乌孙?
匈奴是游牧民族,并没有国土概念,只有领地概念,所以匈奴的军队主要功能是用来抢劫的。远击乌孙是因为一次失败的“抢劫”。
公元前75年,原本臣服西汉的乌桓做大,屡次进犯西汉边塞。当时,匈奴以乌桓人挖了祖坟为由,发兵攻击乌桓,准备大抢一把。
机会来了,汉昭帝派度辽将军范明友率2万骑兵出辽东,准备抄匈奴的后路,但匈奴闻讯后,跑了。扑空的范明友乘乌桓与匈奴作战失利,随即出兵乌桓,斩*乌桓6千余人,得胜还师。之后,范明友再次出兵乌桓彻底击败乌桓。
这件事对匈奴来说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汉军捡了个便宜,于是匈奴迁怒于乌孙与西汉联盟,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公元前72年匈奴呼衍楼单于西攻乌孙,乌孙向西汉求援,事实上来自乌孙的危机已三年之久。
常惠的机会来了。
他此次出使乌孙的任务是了解情况,对于常惠来说在匈奴境内生活了19年之久,精通匈奴语言也适应草原的生活习性。而且在匈奴也交了不少朋友,了解匈奴的内部情况,这是他敢于只带几个随从就贸然西行的重要原因。
西汉时,出玉门关至西域有两条道,南道是从楼兰、于阗到莎车,西越葱岭至大月氏,安息,北道由车师到龟兹往疏勒越葱岭至大宛、康居。
今天,我们不知道当年常惠的行进路线,因为当时车师已被匈奴攻占,常惠只带了几个随从,绕过匈奴翻越天山到达乌孙的赤谷城(现今的吉尔吉斯境内),这里距离长安8900里。往返路程大概10月左右。
第一次出行,常惠带回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乌孙王愿出精兵5万,与西汉联手出击匈奴,虽然据张骞二次出使西域,与乌孙联手,已过去近50年,乌孙国三易其主,但一直在走中间路线,首鼠两端,两边都不得罪。而这次主动要求与汉联手实属难得。其二是解忧公主的处境非常危急,一旦乌孙兵败,解忧公主必被匈奴所囚,成为匈奴的人质。当时的乌孙王叫翁归靡,解忧公主的第二任丈夫。
如果乌孙陷落,汉通西域之路将被彻底中断,解忧公主28年为乌孙与汉的联盟所付出的一切将毁于一旦。
(二)
汉宣帝自幼在贫民区长大,他本是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因为巫蛊之祸成为庶民,被狱卒托人养大。
18岁那年,昭帝驾崩,昌邑王刘贺即位,但此人荒淫无度。大将军霍光力排众议,废了即位不到一个月的刘贺,在民间找到正在斗狗的刘病已,立为新君,即为汉宣帝。
宣帝深知民间疾苦,任用贤能,成为西汉的中兴之君。
宣帝当然知道国泰则民安的道理,西域之路,如果中断,匈奴的势力做大,会直接威胁大汉的江山。
于是,宣帝调兵十六万,分五路准备出击匈奴。
常惠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目的,告知乌孙大汉的军事意图,协调乌孙兵与汉军联手,共击匈奴。
元始二年(公元前72年)秋,宣帝诏令,命函谷关以东所有部队全部参加远征军,并选拔各郡国三百石以上的武官,凡勇武强健,善于骑射者,随队出征。
次年正月十八,汉十六万大军集结完毕,兵分五路出击匈奴,约定从西到东各出塞2000里,各将分派如下:
蒲类将军赵充国率兵三万骑,由酒泉郡出塞。
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兵三万骑,由张掖郡出塞。
祁连将军田广明率兵四万骑,由西河郡出塞。
前将军韩增,率兵三万骑,由云中郡出塞。
虎牙将军田顺为,率兵三万骑,由五原郡出塞。
事实上,此次汉军出兵一无所获。各路大军斩*匈奴总计不过千余人。因为得知汉军压境,匈奴人赶着牲畜全跑路了。匈奴原本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
匈奴一部向北撤,一部分向西跑。
汉军虽然未达到围歼的目的,但却把匈奴赶到了北部和西部,赶往北方苦寒之地的,在当年的冬天遇到雪灾,冻饿而死无数。
在西域,乌孙王和校尉常惠率5万精锐直接*入匈奴右谷蠡王庭,打了个措手不及,俘虏匈奴四万余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叔父、兄嫂、公主、名王、高官、骑将两百余人,右谷蠡王部几乎全军覆没。另外,乌孙还俘获了匈奴牛羊牲畜七十余万头,大获全胜。
此战,匈奴民众在逃亡中死伤无数,国力大减。
从蒲类泽(今巴里坤)战场回到乌孙国伊犁河流域的常惠与乌孙王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可以断定,在突袭匈奴右谷蠡王部的战斗中,常惠的谋略对乌孙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常惠提出要返回长安时,乌孙王拒绝了,乌孙王知道,匈奴会有更大的报复行动。为了留住常惠,让人偷走了常惠出使时的汉节和信印。
一只汉节,棒子上系几个红缨并不值钱,匈奴人拿着这东西也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汉朝有规定,如果遗失汉节和印信是*头之罪。这就让我们很容易理解苏武为什么19年走哪把汉节带在身边。
对于常惠来说,他的使命已完成,回长安复命比生命更重要,即便是死。
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时间里,早已磨去了常惠的功利之心。使命原本就比生命重要。
常惠回长安了,在这耗资巨大、历时大半年的战争中,常惠是最大的赢家。
那16万汉军在五位将军的率领下,在边境撵兔子,无功而归。而常惠只带了十来个人,帮乌孙顺利解围,因为对鏖战沙场的军人来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回归的常惠并没有受罚,而是被封为长罗侯。
相比较,两位私自撤军,回朝后的被治罪自*的将军来说,常惠的封侯,不是幸运,而是宣帝对他胆略的称赏。万里往返穿越戈壁荒漠的艰辛无人能知。
这年冬季,匈奴单于率兵马亲征乌孙,以雪前耻,劫掠乌孙老弱准备撤退时突降大雪,一夜之间雪厚一丈,撤回匈奴本土的人马只剩十分之一,因为雪灾冻死匈奴民众和牲畜十之三、四,对于匈奴来说,此次乌孙之战损失惨重,国力大减。
匈奴遇到一个更大的难堪,“墙倒众人推”。
得知匈奴受灾,东部的乌桓、北部的丁零、西部的乌孙、中原的汉军相继出击,匈奴已无还手之力,原来臣服于匈奴的西域诸国也开始背叛,不断*扰匈奴领地。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常惠的出使,乌孙不会出兵,匈奴也不会败的那么残。
宣帝当然明白,常惠,国之栋梁!张骞当年给汉武帝的建议,断匈奴右臂,半个世纪后由常惠将其变为现实。而丢失汉节只能算是小事了。
(三)
本始四年(前70年),常惠第三次奉诏出使乌孙。
此行目的二个,一是加强汉与乌孙的联盟。二是携带大量金银奖赏乌孙有功的军士。
常惠对这此任务并不感兴趣,施舍钱财,给人好处的事,谁都会干。
于是,乘机上书宣帝,龟兹曾诛*屯田校尉赖丹的事还没有解决,不如这次一并把龟兹王*了吧!宣帝并没有肯定这个方案。倒是大将军霍光暗示,可以随机行事。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随机而动,这正是一个军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此行,常惠的征伐龟兹的行动,给后来的陈汤、甘延寿调西域兵远诛匈奴开了个先例,也就有了陈汤击*北匈奴郅支单于那句铮铮的誓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常惠一路向西的过程中,已做好了打击龟兹的谋略,所带的礼物自然少不了沿途各国王和官员的好处,那些受恩惠的国王承诺,如有需要,随叫随到,这就为常惠从乌孙回程时,征召各国的兵士打好了基础。
乌孙国上下也很高兴,国家危机解除,抢了大量战利品,汉朝还给奖赏了如此之多的财物。所以当常惠提出借兵7千威胁龟兹时,乌孙王立刻答应。
龟兹位于乌孙与汉之间,如果龟兹从中作梗,那么丝路北道就多了一个门槛,往来汉使将倍受其扰。
这是十年后,西汉将西域都护府设立在龟兹境内的重要原因之一。
龟兹国,距长安7480里,户6970,口81317,兵21016。从今天来说,也就是一个县城的人数,但在西汉时,龟兹是西域大国之一,据要塞,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扞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等国接壤。
如果用东拼西凑来形容常惠这次借兵再合适不过了,西域小国居多,兵力有限。
常惠从龟兹以东借兵2万,以西借兵2万,北从乌孙借兵7千,对龟兹形成了C形包围圈,龟兹的南面是浩瀚的沙漠无路可退。
各国借兵也足以说明,龟兹与诸国关系不好,常以强凌弱,各国只是敢怒不敢言。这就是常惠谋略的基础。
事实上,常惠并不想灭了龟兹,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是兵家的最高境界。
于是,站在城墙上,看着望不到边的猎猎战旗,龟兹王怕了。
于是,常惠的使者到了。
使者责问,为什么*害大汉屯田校尉赖丹?
龟兹王在汉使咄咄的追问下,瑟瑟地答,这事不是我*,我没罪,是先王时的贵族姑翼怂恿先王错*。
于是,龟兹王将贵族姑翼捆绑后交给常惠。
于是,姑翼成为了汉使的刀下鬼。
赖丹是谁?
赖丹是西汉在西域任命的第一位当地官员,原本是扞弥国太子,李广利二征大宛路过扞弥国时,听说扞弥太子被龟兹国当人质扣在龟兹,便派人将赖丹要回,带到长安当人质。
赖丹在长安生活了20多年,公元前77年,赖丹被派往西域领护屯田。
大将军霍光原本计划着,等扞弥国王去世,赖丹即位,那么扞弥国自然就随汉俗,亲汉人。让他先到龟兹锻炼一下,好做接班人。
但是亲匈奴的贵族姑翼等人怕汉势力进入龟兹,于是对前龟兹王进言,认为,赖丹早晚要即位,现在龟兹国屯田,今后必将成为龟兹国西南的大患。
于是,龟兹军队突袭汉军屯田地,把赖丹*了。
赖丹被*的第二年,傅介子出使大宛路过龟兹,就为此事责问过龟兹王。
但当时傅介子忙着*住在龟兹的匈奴使者,龟兹王承认错了,也协助傅介子*了匈奴使者,所以就放了贵族姑翼一马。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次,常惠把这事办妥了。也算是为扞弥国王报了家恨国仇。
常惠回归后,汇报了诛*姑翼的事,宣帝并没有责备他,但也没有奖赏他。这事就这样扯平了,因为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常惠去完成。
5年后,常惠第四次出使西域,这次是解救被匈奴围困在车师的屯田士卒,这些屯田士卒的首领叫郑吉,即将成为西域都护府的首任都护。
常惠的救援行动就是历史上汉匈之间的“五争车师”的第五次交锋,之后,车师被划分为前、后车师。(未完待续)
作者:李东,来源:西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