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智力由哪些方面构成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5 16:55:25

1,2篇Angew | 纳米载体用于生物荧光成像最新进展

来源:奇物论

(1)Angew:多酶模拟纳米凝胶用于生物响应荧光成像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智力由哪些方面构成(1)

同济大学王启刚、王霞等人采用酶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ase)的方法,制备了基于过渡金属Fe(II)离子配位生物相容性丙烯酰基赖氨酸聚合物刷的金属交联聚合物纳米凝胶(MPGs)体系。在细胞和动物上的研究证实,基于MPGs模拟活性的串联催化,可以成功地实现高效的活性氧(ROS)响应生物荧光成像。

(2)Angew:NIR-II发射染料跨血脑屏障运输的有机球形核酸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智力由哪些方面构成(2)

南方科技大学的田雷蕾等研究人员,报告了利用DNA纳米技术将发射NIR-II的纳米荧光团运送到血脑屏障(BBB),从而促进脑肿瘤的非侵入性成像。

阅读链接:

2,Current Biology | 发现三种视蛋白分子同时能够用于感知味觉

来源:BioArtReports

视蛋白是形成视紫红质的骨架,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可以在弱光下看到东西。自150多年前发现视紫红质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视紫红质蛋白家族只参与光的接收。然而,在2011年由圣塔芭芭拉分校的Craig Montell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暗示了视蛋白与听觉、触觉和温度检测有关。

4月2日,由圣塔芭芭拉分校的Craig Montell 研究小组在Current Biology发表题为 Functionsof Opsins in Drosophila Taste 的研究。该研究首次揭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视觉必需的多种视蛋白,也起着味觉感受器的作用。

阅读链接:

3,到底是越聪明才学习越好,还是学习越好才会变得更聪明?

来源:儿童发展与学习

到底是聪明的孩子学习好,还是学习好的孩子更聪明?最近,彭鹏(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王腾飞(浙江大学)和陶沙(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发表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的三篇元分析研究,从教育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智力模型、智力与学业发展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研究表明,智力的核心成分(工作记忆、推理能力、语言能力)和学业的核心能力(阅读和数学)关系紧密,越聪明越有可能学习好,而学习好则越有可能变得更聪明;学业发展促进智力发展的主要原理可能在于:学校教育中学业任务的完成需调动大量的智力成分,长时间的学业任务训练等同于高强度的智力训练;智力对学业的影响在儿童发展早期,尤其在教育资源相对充足(拥有较多书籍、学习工具等)的家庭环境中更为明显;一般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学科语言(比如数学词汇/概念)的掌握是学业-智力互相促进作用的推动因素。

阅读链接:

4,酸甜苦辣,喜怒哀乐!Science揭示:“情绪神经元”调控动物的面部表情

来源:一线科普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智力由哪些方面构成(3)

4月3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一篇名为“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states and their neuronal correlates in mice”的研究论文,文章的中文译名是《小鼠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与神经元的关系》。

研究发现,与人类相似,当小鼠尝到酸甜苦辣时,它也会有不同的面部表情,这些表情受到大脑中“情绪神经元”的调控,而且每种“情绪神经元”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表情。

阅读链接:

5,PLOS Biology脑电研究:不同训练阶段中选择性注意的两种机制

来源:思影科技

选择性注意可以通过注意增益与降低神经噪声来增强对感觉信息的处理。然而,这两种机制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改善注意过程中的知觉表现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假设:采用哪种选择性注意机制取决于任务训练的持续时间。

本研究通过一项典型的选择性空间注意ERP实验范式,经过1个月内20次脑电测试,采用系统而丰富的论证,得到重要的结论:注意增益在训练早期起主导作用,但在训练后期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噪声降低。这一观察结果对于理解注意机制以及推广使用不同模型系统(例如,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表在著名杂志《PLOS Biology 》上。

阅读链接:

6,婴幼儿与父母的瞳孔模仿变化

来源:Eyelink博润视动

瞳孔大小变化可能会反映出其社会兴趣,并且在目光接触期间往往会被观察者模仿。最近在婴儿中观察到了瞳孔模仿现象,但是尚不清楚婴儿的瞳孔模仿反应的程度和速度是否与成人相同。此外,关于婴儿的瞳孔模仿是否受观察到同伴性别属性的问题还有待探讨。

在两项研究中,对婴儿及其父母的瞳孔模仿行为进行了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6、12和18个月大的婴儿(n  = 194)及其父母(n = 192)观察的瞳孔具有动态扩张,收缩或静态瞳孔。婴儿像父母一样模仿观察到的眼睛的瞳孔大小,但反应较慢。在第二个实验中,新的12个月大的婴儿(n  = 55)和父母(n  = 64)样本中重复了这些发现,进一步表明,无论是在婴儿还是在父母中,被观察同伴的种族属性对瞳孔模仿都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瞳孔模仿是古老的联系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联系。文章近期发表在《Cognition and Emotion》杂志上。

阅读链接:

7,孕期贫血可能会导致自闭症?研究这样说

来源:自闭症互助圈

一项关于孕期母体贫血与孩子罹患自闭症(ASD)的风险相关性研究表明,孕30周前发生贫血的孕产妇的孩子会比孕期无贫血的孕产妇的孩子更容易患自闭症,孕期30周前贫血是导致孩子出生后患自闭症的高危影响因素。该研究提示,要预防儿童自闭症,需从预防孕期贫血做起。

阅读链接:

8,除了人类,许多哺乳动物也是雌性更长寿

来源:煎蛋

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英国研究表明,和人类一样,许多雄性哺乳动物活得没有同种的雌性长,而且这并不是因为雄性和雌性衰老机制不同。通过对于各种野生哺乳动物种群的研究,英国巴斯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Székely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101种被纳入考量的哺乳动物中,有60%都出现了雌性活得比雄性长。在这60%中,雌性寿命平均比同种的雄性长16.8%。

Székely的团队在论文种写道:“在衰老速度上,我们没有发现两性有明显差异。所以,雌性的长寿恐怕不是因为她们拥有更慢的衰老速度,而仅仅是因为成年雌性的死亡率比雄性低。”

阅读链接:

前文阅读

1,

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