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所以戊戌变法又称康梁变法。他们两个一同设计了这次变法,变法失败后又一起逃亡。他们两人既是战友,又是师生关系,他们患难与共,一起经历了生死劫难,按说他们的关系应该非同一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历了太多的事变,短短几十年间,就经历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北洋政府统治,其间还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复辟逆流。社会的急剧变化对他们二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康有为一直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而梁启超却与时俱进,很快接受了民主进步思想,并能跟进步势力站在一起。因而师生二人首先在思想和政治立场上发生分歧,这种分歧当然影响了他们的师生关系,于是他们从亲密战友和师生竟然变成了仇敌。
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梁二人思想基本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在变法中配合非常默契,这一时期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很亲密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他们之间的分歧始于流亡日本期间,而他们的最后分裂实际是在张勋复辟期间,当时康有为不仅坚决支持张勋复辟,而且甚至成了张勋复辟的领军人物。而梁启超自始至终都反对复辟,并且还参加了段祺瑞为司令的讨逆军,在段军中做了参赞。师生二人,站在了对立的两个战线上,而且还是两个战线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实际上是各种势力并存的时代,北洋政府虽然名为民国,其实是封建军阀掌权。清帝虽然已经退位,但是还住在紫禁城里,北洋政府还为他提供银两,使皇宫里的人们仍然维持奢侈的生活。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力量虽然没有掌握政局,但是有相当的势力,而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人物开始走向历史的前台,此人就是张勋。张勋时任安徽督军,虽然已经进入民国好几年了,但张勋还留着长长的辫子,他的士兵也都留着辫子,他因此被称为辫帅,他的部队因此被称为辫子军。很显然,他和他的士兵的辫子是为清王朝留的。他一心想着要复辟帝制。
为了复辟,张勋在徐州召开了多次会议,联络各地有复辟倾向的督军,当然张勋不忘多次请来康有为,跟这位保皇党的领袖经常一起筹划复辟事宜。这样张勋和康有为,一文一武,共同成为了复辟帝制的领军人物,而康有为实际上成了复辟的精神领袖。复辟还未成功,康有为就草拟了《拟复辟登极诏》等十多道诏书。当张勋带兵进到天津的时候,曾经有所犹豫,康有为立即致书张勋,催促他赶快行动,免生滋蔓。张勋带兵进京并控制北京以后,立即密电康有为进京“襄助大业”,康有为立马化装成农民从南方赶到京城。宣统帝刚一复位,就大事封官,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