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53年,赵襄子联合了韩、魏两家灭掉了智家,曾经强大的晋国从此分崩离析,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经开始渐渐的形成了。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获取了晋国以北的土地,而韩国则取得了晋国南部的土地,而与之的魏国则是取得了剩下的土地,至此曾经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完毕。和智家的死磕,赵国虽然出力最多,但是他们自身的伤亡也不少,并且赵国以北的土地都不太适合耕种,所以出力最多的赵国反而未得到太多实惠,并且赵国内部一直是内乱不止的,因此赵国在战国初期的格局之中反而没有崭露头角,反而是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魏国在一代雄主魏文侯的支持下带领魏国走向了强大。
从战国初期到战国中期,魏国一直保持了一超多强的态势,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魏文侯的支持下魏国率先实行了“李悝变法”,并且由于魏国强大的军力支撑,魏国诞生出了当时令六国震恐的“魏武卒”。“魏武卒”的出现可以说是战国格局一个大的转变,这其中主要体现在:
1.由大规模的步兵方阵渐渐的取代了春秋列国时期的以车兵为主导的作战单位。所以从此刻开始,战国时期都是动辄十余万的大军出征。
2.魏武卒的出现也是一个“精兵路线”的转变,吴起可谓深得“孙子兵法”精髓:“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才有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国的几十万大军。
由于魏国的率先尝试,之后的列国都看到了变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所以这之后列国都开始实行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成功、楚国“吴起变法”最为惋惜。
但是在秦国“商鞅变法”的同时代,韩国也有一个人在韩国韩昭侯的支持下在韩国也开始力行变法,这就是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和“商鞅变法”所不同的是,“申不害变法”几乎不被人所提及,主要也是因为:
1.与他同时代的“商鞅变法”的光芒太过闪耀,因此渐渐的它被从此埋没。
2.“申不害变法”只为韩国带来了十几年的功效,比之魏国“李悝变法”以及楚国“吴起变法”都远远不及。
所以很多人认为其变法也是不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韩国之“申不害变法”。
韩之申不害申不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因为其对法家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战国乃至后世也有人称其为“申子”,其法家著作《申子》也一样流传后世。
申不害,郑国人。三家分晋之后,韩国虽然得到的土地是最少的,但是他们取得了一个要害之地:成皋之地。以此地为灭郑之踏板,韩国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最终灭掉了春秋小霸郑国。而郑国从此改名易姓成为了韩国,而申不害也从郑国人变成了韩国人。
灭郑之后韩国的韩国虽然国力大增并且在国际上也越发的有影响力,但是韩国此时的弊端也开始暴露了:
1.对外:韩魏关系紧张,灭郑之后的韩国已经引起了魏国的警觉。
2.对内:韩国内部公卿力量同样强大,他们占据着韩国大部分资源,已经严重的影响了韩王(确切的说是韩君,当时列国都未称王)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