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图
中国是农耕文明国家,农业的兴衰是兴衰的根源。康熙上台后,废除了“圈地运动”,推行了轻徭薄赋,鼓励开垦土地。康熙坚持“藏富于民”的理念治国,多次蠲免钱粮。在位61年,蠲免钱粮545次,计银1.5亿两。1712年得出了新增人口的人丁税,推动了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多次治理黄河、海河和淮河,使其各归故道。康熙的这些政策,让清朝的农耕经济发展到历史顶峰。
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全球通史》
康熙也支持工商业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比较少的。1700年,康熙下令将班匠银并入田赋中征收,让工匠拥有了更多自由。康熙还废除了许多工商业的杂税(工商业税收为三十税一)、允许民间开采矿产。在康熙年间,全国兴起了7个商业市镇,而明朝只有4个。
清代广州
对外贸易方面,在平定台湾后宣布废除海禁。1685年设立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从此海关制度取代了市舶司制度。康熙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康熙后期,每一年都有几十艘西方船只来和中国进行贸易,史称“西洋来市,东洋往市,南洋互市”。
再说说吏治,清朝前期的吏治总体上比较清明。康熙亲政后,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并且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南怀仁记载他“亲切地接近老百姓,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 不过人无完人,康熙晚年倦勤,官吏贪污,吏治败坏。为了争夺皇位,又发生了九子夺嫡的事件。不过这些事情的危害都被控制在了很小的范围内。
康熙的统治可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以及法国的路易十四相媲美,而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标志着前工业时代,传统君主王权的最高阶段。——《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在内政上和康熙媲美的,恐怕只有光武帝和唐太宗了。即使再完美的皇帝也有缺点,如光武帝未能清查土地,唐太宗晚年比较昏庸,康熙晚年也是如此。不过瑕不掩瑜,他们都足以优秀,及时放在世界上也找不到几个。
三,文化政策和胸怀
康熙是一个满族皇帝,但是却对儒家文化十分感兴趣,他“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1677年,他明确要求提出理学为治国之本。他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南书房制度。组织编辑《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史精华》、《朱子全书》、《大清一统志》、《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
康熙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他不仅热爱中国古代典籍,还喜欢阅读西方书籍。他孜孜不倦地向传教士请教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知识。他任用西方传教士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去测绘全国版图,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其作被称为在当时世界地理学的最高成就。康熙还重用传教士编纂《康熙历法》。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写道:“康熙皇帝竟然在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认真研究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经常演算习题,又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学》,并比较它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差别。”他支持西方学术传播,在中国也出现了一大批研究西方学问的学者。
正是康熙这一雄才大略才使得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换地输入中国。仅此而言,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