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年前,鲁国一个姓史的姑娘嫁给了当时的皇太子刘据为良娣——这是太子妾的称号,地位仅次于太子妃——并为太子生下一个儿子,名为刘进。
十七年前,刘进之妻王氏生子刘病已。但数月后,巫蛊之祸爆发。故太子刘据以诛奸救驾为名,在长安起兵。当时的丞相刘屈牦奉旨平乱。双方在长安大战五日。双方死伤逾万,长安血流成河。
兵败后,刘据逃亡。但刘进之妻王氏因刚刚生子,行动不便,无法逃走。因此,刘进只得与其母史良娣陪着她留在长安,和他几个妹妹一起全部遇害。
还在襁褓中的刘病已被人抱走,囚于郡邸狱中。
之后汉武帝征召原廷尉监丙吉到郡䣌狱中审理巫蛊案,丙吉同情故太子刘据,可怜皇曾孙刘病已,便让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刘病已。所需衣食由自己出钱购买。
四年多后,汉武帝病重,听望气的人说长安官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便派内谒者令郭穣,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轻重一律*掉。
郭穣夜晚来到丙吉所在的官狱,丙吉紧闭大门,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
两个人门里门外的就这样相持到天亮,郭穣无奈,只好回去禀告,把丙吉的话给汉武帝学了一遍。
汉武帝或许想起当初壶关三老给他的上书了,便摆摆手,说或许这就是天意,算了吧。
然后大赦天下。
丙吉一看刘病已可以出狱了,就把胡组和刘病已一起送到京兆尹那里,意思是这孩子没爹没妈没地方去,你们是管京城的官,你们看着办吧。
结果京兆尹这两年虽然没有主官,但下面的属官也不傻,没人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就把胡组和刘病已一起退了回来。
丙已没办法,只得把他送到外祖母史良娣的娘家。史良娣本来有个哥哥史恭,但此时已经去世。史良娣的母亲年岁已大,可怜刘病已孤苦伶仃,便亲自照看他。
数月后,汉武帝去世,在遗诏中令掖庭(宫女居住的地方)收养刘病已,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从此,刘病已皇室宗亲的身份得到了正式的认可。
此时掖庭令张贺曾是刘据的家吏,怀念刘据的旧恩,同情刘病已,就对刘病已体贴入微,还出钱供刘病已读书。
这个张贺还有一个身份:他是车骑将军张安世的哥哥。
三年前,也就是元凤四年,汉昭帝刚刚加冠,刘病已也十三岁了,到了能结婚的年龄。张贺极为喜欢刘病已,不断在张安世面前夸赞他,还想把孙女嫁给他。
当时张安世刚升为右将军,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所以把哥哥训斥了一顿:现在少主在位,你老夸皇曾孙是什么意思?
为了不影响张安世的仕途,张贺只得作罢。
顺便说一句,张安世小儿子张彭祖过续给了张贺,所以和刘病已一起在掖廷读书。两个孩子关系极好,相交莫逆。
掖庭还管着负责宫内织作染练的地方,称为暴室,暴室有个叫许广汉的小吏——这种小吏一般都是太监担任。
许广汉年轻时他当过汉武帝的随驾人员,后来不小心把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不知道怎么回事,把这个事定性为盗窃,当处死刑。但他选择了宫刑代死,于是便做了宦者丞——在此之前,他已经有老婆闺女了。
后来上官桀谋逆事发,许广汉参与了对上官桀在宫中住处的搜索。结果办事不力,没有搜出藏在柜子里的绳索。所以就把他送到掖庭听差,后来才做了暴室的一个小吏。
他在宫刑之前生的女儿叫许平君,原本要许配给少府属官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子,结果该出嫁的时候,欧侯氏的儿子却死了。她的母亲为她求人占卜,说她将会大贵,张贺听说以后,便托人说媒下聘,让刘病已娶许平君为妻。
就在几个月前,小两口喜得贵子,取名为刘奭。
刘病已高材好学,喜欢游侠,斗鸡走马,广为交结。他虽养于掖庭,却常常出行宫外。在长安诸陵及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其祖父刘据博望苑以南的杜县、鄠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鄠两县之间的下杜城。
我相信,在掖挺生活这十几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但该来的,总会来的。
昌邑王刘贺被罢黜了,霍光又抓瞎了。和朝臣商量来商量去也决定不了谁来当这个皇帝。虽然说汉武帝还有个儿子广陵王刘胥,但当初就是因为觉得他不靠谱才策立的刘贺,现在回过头再去策立他,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嘛!所以,考虑谁都不会考虑他的。
可问题是,除了他,还有谁呢?
光禄大夫兼给事中丙吉上书霍光:当年孝武皇帝将幼主和大汉天下都托付给了将军。孝昭皇帝去世早,没有留下子嗣,将军以大义为其选立继承人,发现所立之人不当时,又以大义将其废黜,天下人无不敬服。如今,社稷、宗庙、百姓的命运全系于将军之手。我听百姓议论,民间对现任诸侯或宗亲都没有好评。而奉遗诏养育在掖廷的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已如今已有十八九了,通晓儒家经术,很有才干,举止安详,性格平和。建议可以让他先入宫侍奉太后,然后对他详加考察,看让他继承帝位是否合适。
刚好杜延年也认识刘病已,对他颇为认可,便上书附议,劝霍光、张安世立刘病已为帝。
七月,霍光与丞相杨敞等大臣研究以后,联名上书上官太后,立刘病已为帝。
上官太后批示:同意!
七月二十五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面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随即,由群臣奉上玉玺、绶带,刘病已正式即皇帝位,拜谒高祖,尊上官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于是,时年十五岁的上官氏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有了皇帝之后,当初劝霍光策立刘贺,又支持霍光废黜刘贺的田延年上书弹劾霍光:擅自废立皇帝,不守人臣之礼,大逆不道。
霍光没理他。
这个事情不大,但却值得玩味。
田延年全程参与并且坚定地支持了霍光废立刘贺之事,他这时候跳出来上这么个奏疏目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他既不是与霍光决裂了,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他弹劾霍光擅自废立皇帝,恰恰是为了洗白霍光废立皇帝。
这个道理很简单:霍光已经废立了一个刘贺,现在又主导着策立了刘病已,皇帝之位在他股掌之间反覆,这种事情只有权臣才能干得出来。而田延年弹劾他的话,其实就是大部分人心里的话。他就是通过这种行为,替大部分人将想说又不敢说的话说了出来,帮这些人释放一下心里的怨气。
当然,顺便看一看谁不识趣敢上书附议也是有必要的。
众臣都是识趣之人,只是对田延年表示了一下敬佩之情,什么也没说。
八月,丞相杨敞病逝,御史大夫蔡义继任。
九月,大赦天下。
皇帝有了,谁来当皇后呢?
刘病已即位之后,他的元配夫人许平君就先被封为了婕妤,正常来讲,她也是当然的皇后。可众大臣却犹豫起来——因为霍光也有个小女儿叫霍成君,按霍光老婆的意思,希望这个小女儿入宫当皇后。
刘病已知道众臣的意思,便下令寻访自己以前用过的一柄宝剑。这下众臣也知道皇帝的意思了:我连早先用过的剑都依依不舍,更何况人呢?于是,便奏请策立许平君为皇后。
十一月十九日,许平君被立为皇后。但霍光认为皇后的父亲是受过刑的人,不宜做封国之君。一直拖到第二年,才封许广汉为昌成君。
公元前74年就在皇位的动荡中过去了,时间来到公元前73年。新皇即位,改元本始,故为本始元年。
然后,开始褒奖劝进有功之人。
大将军、博陆侯霍光为首功,增加食邑一万七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享两万户食邑。车骑将军、富平侯张安世以下,增加食邑的十人,封为列侯的五人,赐爵关内侯的八人。
霍光上朝,以头触地,郑重请求归政于皇帝。
事实上,早在登基前祭拜高祖时,霍光就已经让刘病已感受到如芒在背的滋味了。可是,看着跪伏在地上的霍光,刘病已很清楚,无论还政的请求是否出于本心,他都不能接受。因为以孤臣之姿而受托孤之任的霍光,早就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了,而是一个站在权力巅峰的权贵家族的代称。
霍光的儿子霍禹和其兄长的孙子霍云皆为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统领胡人和越人组成的内卫;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西宫卫尉;霍光的兄弟、女婿、外孙全部兼任骑都尉、诸曹、大夫、给事中等职,可以参加朝会。
这么说吧,从刘弗陵开始,皇帝的门卫、司机、保安、贴身保镖、跟班、秘书、顾问全是霍氏族人。这样的配置,足以干掉任何不听话的皇帝,并且还能从容地制造各种死亡现场,然后自行对外发布消息,而外面的大臣也一定会确信无疑。
所以,刘病已驳回霍光的还政请求,仍然要求所有朝政要先向霍光报告,霍光同意后再上奏。并且从此之后,刘病已用更了为谦恭的态度来对待霍光。
但刘病已也不是无所作为。
六月,刘病已下诏,要求给故太子刘据和自己的父亲刘进拟定谥号。经有关部门研究,给故太子刘据拟定谥号为“戾”——不悔前过曰戾;他的亲生父亲刘进定谥号为“悼”——年中早夭曰悼。
次年,也就是本始二年五月,刘病已再次下诏,要求给汉武帝定庙号。
长信宫少府夏侯胜表示反对,说武帝虽有征服四夷、开疆拓土的功绩,但使将士死亡,财力枯竭,天下虚耗,积弊至今未除。所以说武帝无恩泽于百姓,不应该为其设立祭祀之乐。
这就是典型的非议诏书,诋毁先帝,可以判他个大逆不道之罪。
结果,丞相长史黄霸还跳出来附议。那就没得讲了,自己作死怪不得别人,之后,这哥俩双双被打入诏狱。
众臣研究之后,由主管部门出面,上书奏请尊孝武皇帝庙为世宗庙,定《盛德舞》、《文始五行之舞》为祭祀用乐。凡武帝生前出巡过的郡、国一律建庙祭祀,与高祖皇帝刘邦和太宗皇帝刘恒一样。
其实对于刘病已而言,给他的父亲和爷爷加什么谥号反正他说了也不算,所以他应该是无所谓的;至于要不要给武帝立庙号,我相信从他个人角度出发,他应该也不会很在意。
刘病已非常聪明。他很敏锐地发现,他虽然以皇族身份登上了皇位,但在所有人心中,他的皇位是被霍光策立的。所以,他要想立威,就得先正名。
为故太子上谥号,目的就是为了让朝廷用盖棺定论的方式承认他爷爷的太子身份。他爷爷的身份坐实了,那么这样一层关系就拉直了:汉武帝的长子是刘据,刘据的长子是刘进,刘进的长子是刘病已。
而为孝武皇帝上庙号,则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他是孝武皇帝的正统嫡孙。
所以,他干这两件事,就为了向天下人强调:我是皇室的嫡亲血脉,我的皇位是合法继承得来的,不是被谁策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