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做处事本份,他没有越界,没有站队,他不跟上官婉儿的祖父一样和李治私下要“扳倒”武则天,不结党营私,把自己的态度摆明白,这是狄仁杰最好的“明哲保身”的方法。
公元679年,狄仁杰都还是以“知顿使”的身份陪着唐高宗巡幸山西。
知顿使是个什么官呢?
这个职位主要是负责皇帝的行程、起居等等计划。
可见,能担任此职的,必定是深得皇帝信任之人。
在这一年,武则天和李治的“矛盾”已经暗流涌动,李治已经深深地感受到放权太过,自己处处都已经被限制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狄仁杰依旧当自己的官断自己的案,李治和武则天虽然暗示要求他“站队”,但狄仁杰依旧装糊涂,两人也没办法。
狄仁杰的想法也很简单:我还是当我的官,反正不管权力在谁手里,皇帝是李家人就行。
公元683年,狄仁杰53岁的时候,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即位登基。
没过多久,李显就被掌握很多实际权力的武则天废除,改立李旦为帝。
从这时起,朝政大权彻底归为天后武则天所有。
在这一段时期,狄仁杰被外派到各地任职,每管理一个地方都能造福一方,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公元688年,唐朝李家的李贞和李冲举兵造反,誓要夺回李家江山社稷,最终以失败结束。武则天派去平叛的宰相张光甫借机欺压百姓,*事情和李贞无二。
狄仁杰见百姓可怜,哀鸿遍野。气得他大骂宰相张光辅,他还写奏折请求帝体恤一下这些被无辜连坐的百姓,虽然这封奏章在名义上是写给皇帝的,但谁都知道实际的决定人是武则天。
此时正处于武则天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期,对任何不同异议都十分敏感和反感,但出于对狄仁杰的欣赏,武则天还是同意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从死刑改为流放。
狄仁杰此举引来了张光辅的记恨,张光辅回去以后,就告了狄仁杰一状,狄仁杰也因此遭到了张光辅等朝中一派官员的处处排挤。
无奈之下,狄仁杰被贬官远离朝廷,避开了武则天屠*李唐皇室最关键的时间。
一直到武则天登基的690年,在这漫长的七年时间,狄仁杰去过很多地方。这7年,是他内心自我改变和思想升华的重要阶段,也是他和武则天关系最关键的阶段。
如果狄仁杰思想顽固执着,把对李唐的坚定忠诚也像他的“公正”一样施展,那么他将站队到李家,因此也将迎来武则天的报复。
武则天登上皇位,这一条路太过残忍,简直血流成河,在巨大争议之下,她必须要做个好皇帝,不然就是万劫不复,光“口水”都可以将其淹死。
这个时候,武则天要的不仅是人才,还必须是忠诚于她的管理人才。
思来想去,武则天就想到了性格刚正的狄仁杰。
于是,就在武则天改国号为大周的次年,61岁的狄仁杰被其封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