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了两年的宰相后,63岁的狄仁杰却因为一桩子虚乌有的事情遭到了俊臣的诬陷,从宰相被陷害成了阶下之囚。
熟知法律的狄仁杰非常明白只有主动认罪才能免去死罪。于是他一边认罪,一边想办法把伸冤的文书悄悄送到武则天手中。
武则天收到文书亲自召见狄仁杰,查明了事情的原委,最终将其贬到了一个小地方当县令。
就这样,狄仁杰在当了4年县令。直到契丹部族作乱,狄仁杰才得到重新启用的机会。
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了冀州,武则天委派67岁的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往,契丹人听说狄仁杰来了立马撤军,一场危机就这样圆满的解决了。
武则天高兴极了,她不仅给狄仁杰升官赏赐,还亲自在紫袍提笔写字送给狄仁杰。
公元697年,狄仁杰就再次被召武则天招入朝廷为宰相。
此时的他们都已双双成为垂暮的老人,在这个步履蹒跚的年纪,他们彼此却更“贴心”了一些,武则天会说一些心里话,狄仁杰也变得释然大胆。
在立太子之事上,武则天问狄仁杰,该立武家人还是李家人?
狄仁杰建议从新立李显为皇太子,如果立武三思等人恐怕天下民心不能接受。
武则天虽然很不高兴,但在狄仁杰的坚持下还是将李显接回了洛阳,立为太子。
即使武则天到了晚年,奢侈无度还私养男宠,但是她对狄仁杰还是充分信任。朝堂之上,狄仁杰与朝中大臣出现争议的时候武则天也总站在狄仁杰这一边。
狄仁杰当宰相时期,他和武则天一同改革完善了“科举考试”,在狄仁杰制定修改后科举考试达到了很大程度的公正公平。
以前的科举所有人都想尽办法找关系花银子,即使有的普通人即便是考中了进士仕途也不会有很大作为。比如著名的宰相张柬之,二十几岁进士及第,却一直当县里的小公务人员,还是在狄仁杰即将隐退之际,武则天向狄仁杰问询宰相的人才时,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武则天欣然同意。
所以说,如果没有狄仁杰的举荐,张柬之老来腾飞,当上耄耋宰相怕是结果未知。
而狄武则天和仁杰这样的改革,给他收获了很多“门生”,使他在朝廷的声望更高。也给武则天的朝堂带来了很多真正来自于基层的人才。
公元700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废朝三日,悲从中来。她知道,从此再也没有能够让她说得上心里话的人了。
狄仁杰的人生在变数万千的官场得以善终,不仅是武则天单方面的宽容和善待,还因他当官期间仁政爱民体恤百姓,积攒了太多福报。
科举改革使得他“门生”遍地,举荐了大量人才给国家,对李唐皇家也多有帮助,同时也给他自己积攒了声望和人脉。
后来,李显再次即位后,他追封狄仁杰为司空,而李旦又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可见他们对狄仁杰,也是有着重要感情和非凡的意义。
正所谓“不变初心,方得始终。”智慧超群的狄仁杰懂得变通,懂得求同存异,这不仅是官场智慧,也是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