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条约签约现场
“和解最终未能实现政治家更高尚的野心,并为20年后第二次更致命的冲突奠定了基础。”一位西方政治家关于“凡尔赛条约”的评价。
1919年6月28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官聚集在法国凡尔赛宫着名的镜厅,签署正式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条约。
此时自奥地利-匈牙利大公弗朗茨•费迪南德在萨拉热窝被枪*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这个众所周知的火花引发了四年血腥的全球冲突。自那以后,欧洲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数百万人死亡,有着悠久历史的王朝变为废墟,政治动荡席卷整个欧洲大陆。
“凡尔赛条约”是巴黎六个月和平谈判的结果,其目的不仅仅是正式解决盟国和德国之间的敌对行动,它将为建立一个更加“和平”和“公正”的世界奠定基础。然而,这种期望最终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破灭。此时的和解未能压制野心家的诞生,并为20年后第二次更加致命的冲突奠定了基础。
为了纪念“凡尔赛条约”签订一百周年,这里谈一谈有关于协议及其历史影响的11个关键事实。
协约国高管视察军队
一.这只是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众多条约之一
“凡尔赛条约”只是结束了与德国的战争。通过谈判达成单独的和平协定,以便德国与其他国家结束敌对行动。除此之外,1919年的“圣日耳曼昂莱条约”和1920年的“特里亚农条约”结束了协约国分别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战争,而1919年签订的“纳伊条约”确保的是与保加利亚的和平。1920年的“塞夫勒条约”则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英国首相大卫劳埃德乔治,意大利国家元首维托里奥奥兰多,法国总理乔治克莱门梭和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二.胜利者对战后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尽管有27个国家派代表团访问巴黎,虽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谈判目标,但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可以指导和平进程,起决定意见的是英国、法国和美国。1914年被德国入侵的法国希望报复,并保护自己免受未来的侵略。法国总理乔治•克莱门梭希望剥夺德国人发动战争的能力。恢复在1870年至1871年战争中被普鲁士占领的领土也在议程上。英国的复仇动机要小得多,而是推动欧洲的力量平衡。事实上,英国首相大卫劳埃德乔治想象一个康复后的德国将成为欧洲地缘政治中的关键角色,并对法国人有所制衡。美国的谈判目标则是希望贯彻威尔逊总统所阐述的、著名的十四点世界新秩序:和平,稳定,自由贸易和欧洲各种族的自决。像日本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寻求扩大各自的领土:渴望在世界大国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东京,游说能够全盘接收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中国山东),而罗马则在欧洲扩大其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