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1 13:34:15

大明276年,大明军神戚继光创建了一支无敌之师,荡平了倭患,威震敌胆。

在当时那个热兵器尚不发达的年代,他的鸳鸯阵竟能打出1:200的伤亡率,也因此,“戚继光”三个字,一度成为令倭寇闻风丧胆的存在。戚继光是如何养成的?真实的戚继光究竟是怎样的?

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1)

戚继光画像

一, 父亲的老来子,且极“利父”

戚继光生于1528年,戚家数代为将,到他这已经是第六代了。

大明开国时,戚家先辈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国后又出征云南战死沙场,后辈因此被封“明威将军”,可世代承袭“四品登州卫指挥佥事”的职务。

四品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在登州,戚家几代人都扎根在这了,算得上是当地的“望族”。

戚家世代忠心报国,扎实肯干,家风纯正。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文武兼备,为官清廉,是当地百姓眼中可亲可敬的官员。

虽说官场上有口皆碑,但是生活中也有烦恼。戚景通的大伯一生无子,他因此过继膝下承袭职务。没想到,到他年过半百时也尚无子嗣,每每想起此事心里难免苦闷。

直到55岁这一年,戚景通终于盼来了好消息:他33岁的二夫人有喜了!十月怀胎,终于分娩。嘉靖七年初冬,戚继光降生。据说,他降生当时红光满天,颇为奇异。

戚景通老来得子,又见此奇景,十分高兴,便给儿子取名“继光”,一是应了他出生时的霞光,二是希望他长大能承继祖业、光宗耀祖。

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自打有了儿子之后,戚景通的官运也亨通起来。短短几年时间,戚景通接连升官,朝廷先是将他从登州调到济宁,然后又调到了保定府。

戚景通离开了守了半辈子的蓬莱,随着办公地点不断向京师靠近,他的官也越做越大。60

岁时,他被召入京,升任神机营副将,成了正三品武将。

京师繁盛,可开销也大。如今家里又新添一子继美,戚景通高兴之余,压力也不小。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只身赴任,把一家老小安顿回老家。

小小年纪的戚继光和弟弟跟随祖母与母亲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少有父亲教导,缺少严厉约束。长期下来,养成了他们调皮好动的性格,像野草一样疯长起来。

小继光虎头虎脑,身体健壮,是当地的“孩子王”。他每天除了在私塾读书,就是带着一群孩子风风火火地“打仗”。

所谓“打仗”,虽说是孩子们的小打小闹,可也有模有样。泥砖堆砌的“城墙”,彩布制成的军旗,树枝充当的兵器……这些战斗道具,他们一应俱全。

小继光就是“战斗”的操盘手。他人小鬼大、主意多,一众伙伴都愿意听他调遣。全部集合准备完毕后,他一声令下,所有人立刻分列成攻守两队。

但是他哪一队也不参加,站得高高的,居高临下掌控战局。攻防兼顾,变换指挥。

老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戚继光自小就喜爱兵法并钻研战术,这也为他之后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2)

戚继光故居雕像

嘉靖十七年,戚继光肆意的日子结束了,他再也不能和学堂的伙伴们疯跑“打仗”了。因为这一年,66岁的父亲正式退休,并给他办了退学。

戚家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不至于供不起儿子上学。戚景通为什么不让才满十岁的儿子继续上学了呢?

二,十岁承袭四品官,却过上了最严苛的日子

戚继光十岁退学后,便以戚家长子长孙的身份承袭了父亲的四品官。也从此时起,他走进了父亲为他制定的“魔鬼训练”中。

十来岁的孩子就能承袭四品官,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好事,可当时的戚继光并不高兴。为了更够胜任职务,父亲亲自在家训练他,可比学堂里的夫子严厉多了。

打拳、射箭、练枪……在老爹的督促下,戚继光每天都有高强度训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哪怕下雨下雪、生病发烧也从不耽误。

当时,年幼的戚继光心里非常抵触,后来在他真正开始自己训练军队、带兵打仗时,他也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初的良苦用心。除了磨练毅力和训练体力之外,戚景通还注重对儿子的品行规范。

一天, 看着院里刻苦训练的戚继光,戚景通突然开口问道:“你有何志向?”戚继光正练习举石锁,闻言脱口而出:“读书!”

儿子立志读书,放在别的父亲眼里或许会十分欣慰,但戚继光的这个答案并没有令他的父亲感到满意。

戚景通严肃地告诫儿子,读书是手段而不是志向!作为武将世家,戚家的儿孙不能只读书,应该以报国为己任,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父亲的一番话掷地有声,戚继光深以为是,连连点头。

为了勉励儿子,戚景通在戚继光的房间墙壁上挂上四个大字——忠孝廉节,时刻提醒他不要松懈。这一时期的戚继光将“主动吃苦”发挥到了极致,一个能主动吃苦的人,成为“人上人”,注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可即便已经开始主动吃苦了,戚继光的父亲对他仍极其严苛。

一次,嫡母带戚继光回娘家省亲,外祖母非常喜欢他,临走送了他很多衣物吃食。回到家,戚继光照例给父亲请安,戚景通一见他却开口大骂:“混账小子!”

戚继光突然被骂,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哪里做错了。原来是一向清廉的戚景通,看见儿子穿了一双绣着花边的新鞋,觉得这小子贪图奢侈,担心他日后追求奢靡,成为中饱私囊的贪官败坏家风。

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3)

戚继光故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戚景通对戚继光的教育极为严厉,不放过任何微小细节,他时刻提醒儿子要严格要求自己,这也让戚继光受用一生。

转眼戚继光长到了十七岁,他也该到兵部履职了。兵部远在京师,路途较远,入京之后还少不了访友交际,就算戚继光一人前去也得一笔不小费用。

俗话说,穷家富路。戚景通也知道京师开销大,尽管自己平日再节俭,这次还是给儿子多多备了盘缠,让他上路了。这一去就是四个多月,办好履职手续,戚继光顾不上多停留,赶紧返回蓬莱老家向父亲复命。

初冬十月,戚继光一到家就发现不对劲。弟弟一身孝服,一见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戚继光顿时心里一惊,一问才知,父亲已经在两个月前去世了。

母亲怕耽误戚继光履职大事,没有让人通知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父亲的教诲他铭记终身。

戚景通生前忠心报国,哪怕是辞官后依然关注鞑靼和倭寇的动向。他闲居在家,一面教导儿子承继祖业、报效国家,一面还总结作战经验著书立说,以备战时之需。

戚继光自小就在蓬莱长大,对倭寇也多有耳闻,加上父亲时常念叨,他对抗倭之事也略懂一二。

三,四品官参加“武举”欲从头开始?反常之举背后是大志向

嘉靖当政后期,倭寇最为猖獗。但倭患并不是那时才有,而是已经存在数百年了。

自打元末,中国沿海地区就不断受到倭寇*扰。大明开国后,朱元璋还多次下令抗倭,明军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交过几次手,胜多败少,抗倭颇有成效。

但随着之后的海禁政策时松时紧,倭患的影响也此起彼伏。到嘉靖皇帝当政时,国家内部问题频出,外部倭患也日渐猖獗起来,竟成了皇帝的一大心病。

但此时的戚继光还没有在抗倭一线,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登州卫指挥佥事。说起来,大小算个军官,可是他日常工作不是打仗,也不是练兵,而是屯田!

当的是四品朝廷武官,*却是种地的活,戚继光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几年。他总能和士兵打成一片,从不摆架子,经常扛着锄头跟部下一起开荒。

他赏罚分明,士兵对他又敬又怕,他也很快在这个岗位上站稳了脚跟,还培养了一批自己的亲信。

这样的屯田日子很平静,但戚继光并不觉得开心。安逸并不能让他真的快乐,反倒令他有些愁苦。此时的他仍不忘父亲的教诲,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尽忠。

在登州,戚继光屯田之余坚持钻研兵书。一日,他在兵书的空白处写下了著名的《韬吟深处》,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说出了他的追求,也为他的一生定下了基调。

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