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1 13:34:15

戚继光修建的金山岭长城

不过,虽然此时他所在的登州就毗邻大海,但戚继光的荣光却不是从这里开始的。

都说出名要趁早,戚继光深以为然,他不想荒废时间。20岁时,戚继光终于得到一个新任务:每年带登州卫士兵远戍蓟州。

蓟州是大明的军事重镇之一,距离京师不远。在这里戍边,与在登州不同,到底是天子脚下,戚继光接触到了许多中央信息,并萌生出一个新想法。

他要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他不是想入阁拜相当个文官大学士,他要参加的是武举!

弟弟继美听说了大哥的打算,百思不得其解。靠武举入仕,起点不过是个七品小官,现在大哥可早就官居四品了,费劲折腾图什么呢?

戚继光自有考虑,他打听到武举出身虽说起点低,但是颇受朝廷重视,升职快,更有前途。自己还年轻,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没想到,这一想法却有意外收获。

嘉靖二十八年,22岁的戚继光一路过关斩将,在本次山东武举应试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入围了第二年入京会试的考生名单。

考试如期而至,当时的武举会试考察三科内容。早就入京备考的戚继光发挥得不错,顺利通过了前两科,静待第三科笔试到来。

然而,没等来第三科的开考消息却等来了停考的旨意。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俺答打过来了!

俺答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时常南下*扰大明。俺答汗倒不是什么深谋远虑的君主,每次来犯并无章法,目的都是为了掠夺财物美女,还谈不上要围攻京城夺取大明江山。

可这次怎么围了大同就直奔通州了呢?

事出突然,京师告急,皇帝哪还有心思开武举,连忙下令取消考试。武举三年才一次,就这样说取消就取消了?上千名来京应试的武举考生可慌了神。

不过,很快朝廷因为守卫京师缺人,又想到了他们,命他们重新编制入伍,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戍卫京城。

四,以“文”闻名的士兵

军旅数载,戚继光终于施展抱负了,他白天扛着长枪站岗守卫,晚上挑着小灯奋笔疾书。没几天,一本名为《备俺答策》的小册子在守城士兵中流传开来,作者正是戚继光。

这本小册子受到一致好评,甚至被兵部奉为当时指挥官的必读资料,人手一册。

虽说俺答撤兵并不是因为这本小册子编的好,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戚继光确实凭借这本小册子在京师“火”了一把,回头就升了官,成了正三品的署都指挥佥事,管辖范围也从登州卫一处,变成了三处。

知识帮助他“升官”后,戚继光更加坚定了要走“文武并修”之路的决心。自此后,他越发发奋读书了,他经常在半夜时分挑灯夜读。

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5)

戚继光《纪效新书》

官越当越大,责任也越来越大。戚继光上任后,不敢松懈,早出晚归四处巡视,很快摸清了各卫所的情况。

士兵懒散成性,真到了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可如何是好?必须加紧严明军纪!

戚继光的老舅也在他麾下当兵,一次老舅没有完成任务,又不满受到外甥的批评,竟当众端起长辈的架子,和戚继光吵了起来。

戚继光一视同仁,毫不偏袒,以“违抗军令“的罪名,重责老舅二十军棍,部下无不钦佩。这般苛刻且“六亲不认”的结果是,戚继光所率将士无不军纪严明,可后遗症也来了:他在生活中,往往因“不近人情”而难免与亲友生疏。

四,初抗倭,戚继光和将士们吃下大亏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守备数年、一仗都没打过的戚继光终于等来了机会,朝廷新设宁绍台参将一职,点名调他去。

这一职位统管当时东南地区最富庶的绍兴、宁波、和台州,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想去,真是羡煞旁人啊!

别人自然是去不成,因为浙直总督胡宗宪早就看好戚继光了。

戚继光自从《备俺答策》风靡一时之后,便时常写一些备战策论和建议。虽然大多石沉大海反响平平,但不曾想却也让胡宗宪看到了这个踏实认真、心思缜密的年轻人。

胡宗宪的赏识与提携,让戚继光更快地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

戚继光新任的这个职位,虽然所辖地区富庶,但也是倭寇猖獗之地。

在他上任之前,南方刚发生了一件奇事,让皇帝乃至整个大明军队都为之震惊。

嘉靖三十四年,一股不足百人的倭寇势力从绍兴登陆,历时不到三个月,横行三个省,一路打到了南京城,震惊朝野。

大明的南京城,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它是王朝的南首都,周围有数十万的军队守卫,怎么会挡不住几十个倭寇呢?

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6)

影视剧中的戚继光

相比于明军低下的战斗力,倭寇的作战能力也确实要强不少。这一点,戚继光在上任第二天就见识到了。

说来也巧,戚继光前脚刚上任,次日一早倭寇就来了。部下来报,此次倭寇有八百人,请求戚继光示下。

戚继光心想,自己此时麾下四千士兵,还怕他八百倭人?哪怕是三头六臂,也叫他有来无回!

不料,战况不利。双方一交战,明军就不占优势。倭寇个个手持长刀,明军士兵很难近身,而且倭刀锻造锋利,*伤力强,难以抵挡。

眼看士兵步步后退,溃不成军,甚至有不少丢盔弃甲只顾逃命的,戚继光十分恼火,迅速提弓搭箭,瞄准前方连射三箭,将敌方三名头目中箭倒地,众寇一时慌乱,连连后退。

明军见状士气大振,戚继光下令追击。本以为部下能乘胜一举拿下,没想到士兵压根没想追*,只是把倭寇赶远就高兴地回来交差了。

戚继光终于明白,之所以打不过倭寇,除了装备和战斗力差之外,军队上下畏敌怕死的不作为风气更加致命!

五,戚继光在孤独中顿悟,并发明了奇特的“鸳鸯阵”

抗倭初期的戚继光,所面临的难题极大。对于当时的戚继光而言,“抗倭”如同摆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

怎样跨过这座山?在山下苦思冥想的戚继光分外想念他的父亲,如果父亲还在世,他至少还有个商量对策的人。可如今,他只能自己独自面对这座大山。

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7)

影视剧中的戚家军

孤独让人痛苦,孤独也让人强大。“强者思维”往往也在孤独中被强化,戚继光在无数个黑夜的沉思后确定:要想战胜倭寇,只能靠自己。打定心思靠自己的戚继光开始日夜围着军营打转,他很快罗列出了明朝士兵的弱势:一,兵源不足,且缺乏无畏无惧的将士;二,武器不如倭寇;三,阵法不够灵活。

理清楚了这三层后,戚继光开始着手具体解决问题了。针对第一个问题,他想到了用“刁民”充军的方式。

原来,戚继光在一次出公差路过义乌时,正巧遇上此地民众正在械斗,男女老少齐上阵,场面十分激烈。派人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义乌与永康两县百姓在械斗,为的是争夺两县交界新发现的一处银矿。

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一直从正午打到了傍晚。最终永康人先坚持不住,撤出了这场斗殴。据说,这场械斗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了,参与者多达三万,死伤也超过了四千。

战后,戚继光看着留在原地、愤愤不平的义乌人,脑子里出现一个想法:此地民风彪悍,不正是招兵的好地方吗?

戚继光赶紧把这个想法汇报给了上司胡宗宪,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得到批准,开始在义乌招兵。为了保证所招的兵全是“刁民”,戚继光在义乌征兵也是有要求的:非农户出身的不要,年逾四十的不要,胆子太大和太小的不要,有在官府从业经历的不要。

戚继光这次招兵的奇特要求,被后世称为“四不要”。这“四不要”虽有些苛刻,但最终还是征召到了四千多名符合标准的新兵。这些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以不怕死著称的“戚家军”。

戚继光官居几品,戚继光最后什么职位(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