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个宫廷艺人,就借此编排了一出戏,戏中他唱到:“吾知有汪公公,而不知有天子”。这下皇帝不能忍啊,我当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服务我,这倒好,成了服务你自己的了。
所以这也成为成化十九年左右汪直被拽下神坛,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
我们讲汪直当时虽然是权倾朝野、专权放肆的大太监,但是为什么说后世对其的评价竟然还多是正面的呢?
其实汪直能够被宪宗重要,绝对不止是因为他的狡猾小聪明,可以替宪宗把控群臣。
汪直的军事能力是很突出的,明代只有三位文臣因为战功被封为伯爵的王越就是在汪直的帮助下多次大败蒙古鞑靼。
公元1780年明宪宗成化十六年,汪直和王越率军抵达威宁海,大破蒙古王廷,并斩*了多位当时蒙古的高层人士,像达延汗的小儿子和老婆。
随后公元1782年明宪宗成化十八年,汪直和王越再次搭档,大破鞑靼军于延绥(今陕西榆林),汪直军攻显著,但是身为宦官不能担任实际的官职,所以就多次增加食米,一度增加三百石,堪称古今第一人了。
在汪直和王越的努力下,当时的西北边境可谓是牢固无比,到后来宪宗听信谗言罢免了王越和汪直,西北边境形式渐渐就不容乐观,多次打败仗,这也是令人扼腕叹息的地方。
汪直的人品心性也绝对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不堪,认为太监身为不完整的人,对待事情都很偏激。
汪直不但不阴险偏激,而且还可以说为人比较正义,并且十分的惜才。公元1477年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当时的汪直刚刚掌管西厂,福建有位老兄叫杨晔,祖上还是号称“三杨”之一的杨荣,他和老爹仗着自家的关系和势力,在当地聚众作乱,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汪直听说后,二话没说,就把爷俩给抓来审讯定罪,并且爷俩当时和朝中的多位大臣互为党羽,动了他们爷俩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是因此汪直在满朝文武中的风评不好,后来上疏打压汪直的也多是因为这种事情。
再者,汪直特别重视人才,特别是刚正不阿的人次。有一次他在边境巡视,沿线的大臣都对汪直毕恭毕敬,就像看见主子一样。但是有这么一位老哥,河南巡抚秦纮性格刚强,面对汪直的到来,老秦不但不跪舔,而且还很嚣张,对汪直丝毫没有畏惧的样子。
汪直一看,认为这个人很有性格,不趋炎附势,是个好官。于是后来还向宪宗推荐秦纮。同样的事情不止这一次,公元1480年明宪宗成化十六年,给事中孙博上奏大骂汪直,说他和他的西厂祸乱朝纲,应该整治他。
汪直听说后就把孙博叫来,但是孙博确实是个人物,不卑不亢的继续骂汪直,把汪直都听愣了,这辈子没见过这号人物。
于是汪直从此每次出行就带着孙博,一开始孙博认为汪直就是想找机会弄死自己,但是慢慢地他发现汪直的品行并不是像传言那样恶劣,并且具有很高的才能。孙博最后竟然被汪直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最后被封为山西的地方行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