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从小喜欢莎士比亚,他刚到巴黎的时候看了戏剧表演,批评巴黎的戏剧太庸俗,还写了篇《人民的戏剧》来讽刺戏剧家,得罪了整个巴黎的戏剧圈子。他自己动手写戏剧,写得很深刻,很有哲理,观众却不买账,故事性不强,不会惹人发笑,太枯燥乏味了。戏剧创作又失败了,太很痛苦,用读书来排解苦闷。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都经历过大的挫折,他从中受到了鼓舞,想把这份力量传递下去,开始写《名人传》。
他最熟悉贝多芬,于是最先写贝多芬。1901年罗曼·罗兰去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参加了“贝多芬音乐节”,现场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他,回来后他写了篇文章,叫《贝多芬的命运》,两年之后的《贝多芬传》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罗曼·罗兰太喜欢贝多芬了,可以说因为开始写《贝多芬传》,罗曼·罗兰的心情也被治愈了。
在《贝多芬传》的序言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1894年法国陆军上尉被诬告出卖军事情报给德国,军事法庭因德雷福斯犹太人的身份拒绝推翻之前的判决结果,很多人都很愤怒,著名作家左拉因为替他申辩被判刑,社会风气急转直下。上流社会腐败无能,年轻人对前途感到绝望,许多人纷纷自*。
法国文坛哀鸿遍野。雨果、福楼拜等大作家已经去世了,没有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罗曼·罗兰认为自己有必要重振文坛的风气。他写《贝多芬传》就是要告诉人们苦难才是生活的真相,苦难不可怕,不要遇到挫折就被吓倒,或者浑浑噩噩。
贝多芬的父亲对音乐有点了解,但是没有什么才华。他脾气很坏,还爱喝酒。在贝多芬出生以前,比他大十四岁的莫扎特已经是年少成名的天才了,他六岁就开始演奏,16岁就成了宫廷乐师。贝多芬的爸爸也想贩卖儿子音乐神童的人设,但是家里太穷,没有好的条件,只能不断打骂孩子来逼迫他刻苦练琴。
贝多芬四岁作曲,八岁演出,十三岁发表了第一部作品。童年不愉快的生活经历,让贝多芬变得孤僻,固执,和家人的关系也不好。17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变得更加沉迷了。31岁时,他爱上了一位小姐,为她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可是这位小姐不爱他,很经常折磨他。她嫁给了别人,还请贝多芬帮助自己的丈夫。简直太过分了,贝多芬太卑微了。这次的恋爱让贝多芬差点自*。
后来贝多芬又爱上了前女友的表姐,这次他很幸福,他为了恋爱中断了《第五交响曲》的创作,开始创作《第四交响曲》,后来又为女友创作了《热情奏鸣曲》。最终他们的恋爱也无疾而终,是贝多芬的原因,他太暴躁,伤害到了两个人的感情。本来要结婚的他们,到头来也分开了。
贝多芬的遗嘱上只有三个词:孤独,孤独,孤独。他收养了自己的侄子卡尔,非常疼爱他,尽力培养他。卡尔并不领情,他是个浪子,他说,因为伯父让我上进,所以我变得更下流。这何尝不是在复刻自己小时候父亲的那一套呢?卡尔产生了叛逆心理。在贝多芬临终前,他没有替贝多芬合上双眼,还欠下了许多钱。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爱贝多芬,因为他实在太难相处了。
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
歌德和贝多芬见过一面,但他们却因此交恶。他们在路上遇到王公贵族,歌德退到一边弯腰行礼,贝多芬对他这种行为十分不满,大摇大摆走过去,让歌德十分难堪。
贝多芬最大的灾难是他耳聋。他创作完《第二交响曲》耳朵就聋了,1815年开始贝多芬就不能和人说话了,成了聋哑人。只能带个本子,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他还欠了很多钱,处境非常艰难。他在一次中因听不到弹错了曲子,观众不忍心告诉他,后来朋友不想看他继续出丑提醒他,他羞愧难当,逃离了现场。两年后他又回来了,这一次演出圆满成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