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代】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
译文
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立春到了。万木开始发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
远天的归雁,在云间里飞翔;近前的水中,游鱼在碎冰间跃出。
注释
立春:又叫做“岁首”“立春节”“正月节”。
拂云:触到云。极言其高。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立春诗。
立春在每年公历2月3日到5日之间,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属相就是从立春开始计算的,而非正月初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寒冬过去,阴退阳升,白昼变长,冰雪消融,温度上升,万物生长。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以数字入诗,开创了数字作诗的先河。北宋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可谓是模仿数字入诗的成功典范,生动而含蓄,自然而贴切,声、义、画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南宋杨万里《寒食对酒》诗句,“一杯至三杯,一二三四五。”也是逸趣横生,生动可爱。
宋南渡时期诗人曹勋也有诗句,“一二三四五六七,行年临之如电疾。”直接引用原句数字。
在清褚人获辑撰《坚瓠广集卷之二》中,记载了这样一首无名氏的数字好诗,“静数谯楼鼓,一二三四五。惟有狱中人,声声听得苦。”
最有趣的当属郑板桥写了《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乾隆皇帝也作了一首模仿诗《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一时之间成为乾隆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品,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资。
题中的“京中”,指长安,罗隐十举不第,这一次同样是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诗人踌躇满志,屡败屡战,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七日”,即立春的时间,恰逢“人日”节。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这两句是说,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立春到了。万木开始发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这是写“立春之盎然”。
第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一连串的数字,诗人这是在数什么呢?是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立春日正好是初七,诗人算着立春的日子到了。这是一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是诗人在数万木萌发的新芽,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六片、七片……诗人感受到春意盎然,勃勃生机。
这个“七”,还有“人日”节的意思。传说女娲造人,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这天又被称为人的生日。
所以,罗隐以数字入诗,不但是一种创新,且内容贴切,意象丰富,极其生动巧妙。而罗隐的这种创新,也为后人数字入诗打开了一扇门。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这两句是说,远天的归雁,在云间里飞翔;近前的水中,游鱼在碎冰间跃出。这是写“万物之复苏”。
最后两句是回文,倒过来读,意思同样通顺,且对仗工整。
立春节气的三候分别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说的就是东风解冻;三句“远天归雁拂云飞”,说的就是蛰虫始振;最后一句“近水游鱼迸冰出”,说的就是“鱼陟负冰”。陟(zhì)者,登高也,这里指鱼儿向上跃起。
诗人完全按照三候的时间顺序叙述了立春的气候特征,如不留意,几乎看不出来诗人隐藏的妙趣。
纵览全诗,以数字入诗,绝妙天然,春意盎然,充满生机,诗人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跃然纸上,给人送来了无限希望与美好,是为立春诗中的绝妙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