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 朱元璋)
朱元璋很讨厌自己的这些儿子们,这种厌恶的情绪在自己钦定的太子朱标去陕西旅完游回来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之后变得越发强烈起来。
他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但无论是有文化,善诗文的庆王朱栴,还是勇猛神武的宁王朱权,抑或是阴险狡诈的秦王朱樉,甚至是和自己最像的燕王朱棣,他都不是很喜欢。
他只喜欢自己的长子朱标。
但偏偏朱标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只是一个过客,只活了三十六年就一命呜呼了。
而朱允炆,就是朱标的儿子。
朱允炆和他的父亲很像,这对父子从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都是正统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很复杂,但总结来说,就是一个字——“仁”。
所以朱允炆和父亲朱标一样,都是很仁爱的人。
他和朱氏家族的所有皇室贵胄都截然不同,他温柔,慈祥,博爱,体恤下人,几乎具有现代社会中绝大部分的优良品格。
如果不是父亲的猝然离世,朱允炆或许和皇位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偏偏自己的爷爷朱元璋把自己从一群叔叔里拎了出来,送上了皇太孙的位置。成为了大明王朝皇帝的唯一继承人。
(建文帝 朱允炆)
很奇怪,是真的很奇怪。
一来是朱允炆的这帮叔叔们觉得奇怪,老爷子又不是没儿子,怎么能让自己的孙子继承皇位呢?就算你爱屋及乌,偏爱朱标,顺带着偏爱朱标的儿子,也没有这么办事儿的啊?你把一堆儿子跳过了,专门安排自己的孙子,你这不地道啊。
二来是那些十分了解朱元璋的文武大臣们觉得奇怪,因为他们实在太过了解朱元璋的为人了。
这位残酷,无情,甚至十分暴虐,恩威难测,让人捉摸不透的大明帝国开拓者,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和自己性情截然相反的人当作皇位的继承人呢?
至少,朱允炆并不是他唯一的选择,他的儿子孙子很多,朱允炆也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比朱允炆优秀的人大有人在。
这些人里最奇怪,最百思不得其解的,要属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
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朝中的大臣,甚至朱元璋自己都承认,朱棣这小伙子玉树临风,一表人才,要模样有模样,要本事有本事,是最有帝王气象的人。
但偏偏朱元璋对自己置若罔闻,皇位继承人的位置朱标坐完朱允炆坐,但就是轮不到自己。
朱元璋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对父子之上,却几乎从来不看朱棣一眼。
(明成祖 朱棣)
自己不管怎么比,都比这对看起来温和软弱的父子要强,凭什么自己从来得不到父亲公平公正地对待?凭什么权力的天平总是向朱标和朱允炆倾斜?
你可能会说,朱标和朱允炆都是嫡长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明朝皇位的基本继承制度。(朱允炆有一个哥哥,但早夭。)
的确,朱标和朱允炆都是嫡长子,但这却并不是朱元璋选定他们为大明帝国继承人的唯一理由。
回首朱元璋的一生,从元末天下大乱,战乱横生,群雄并起,自己一路打拼,开局一个碗,灵活组排上王者,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经历的太多了,生死的抉择,战争的磨难,血腥的屠戮,这个曾经拥有无限生机的华夏大地已经在新旧王朝的交替中满目疮痍。
乱世之际,需要的是*伐果决的君王,需要宁王朱权或者燕王朱棣这样的人。
但现在天下初定,黎民百姓刚从水深火热中解脱出来,国家和百姓想要的不是第二个*伐征战的朱元璋,而是一个饱含体恤黎民之心的仁君。
朱标就是这样的仁君,朱允炆同样也是这样的仁君。
痛失爱子的朱元璋没有被悲痛击倒,而是牵起了孙子朱允炆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