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
朱允炆也开始了他的神奇操作。
用人失当——找了酒囊饭袋李景隆统御军队,结果没两天就让朱棣给打拉稀了。
优柔寡断——一方面想要彻底铲除燕王朱棣的造反势力,另一方面又顾念自己和朱棣的叔侄之情。
毫无主见——面对战乱,过分听从三位老大爷(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的意见。
朱允炆的兵力三倍于朱棣,四方平定,天下民心依附,这本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但历史就是这么奇妙,让人不可思议。
看似强大的朱允炆被朱棣打的节节败退,惨败连连,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还手之力。
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仅有一城之地的燕王朱棣谋反成功,从北向南的征服了原本属于朱允炆的大明帝国。
朱允炆输了。
输给了朱棣制造出的奇迹之中。
南京城破的那天,皇宫里燃起熊熊烈火,朱允炆不知所踪,成为历史上的一桩谜案。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明史》
而这一天距离朱允炆登上皇位,仅仅过了四年的时间。
一千二百多个勤政为民的日日夜夜,却换来了自己统治生涯的分崩离析,全面崩溃。
难道是朱允炆做错了吗?
可是他究竟错在哪里呢?
他仁和谦卑,对待臣下有礼有节,他慈爱善良,对待黎民和蔼宽厚。
他不沉迷酒色,没有不良嗜好,兢兢业业地守着爷爷朱元璋留给他的江山。
他就算不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也绝对不是一个昏君,不仅不是昏君,甚至还可以算作是一个有些贤明的帝王。
(儒学)
但他还是失败了。
因为本质上,朱允炆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他想要实施的理想和抱负和他心中构想的大明帝国的样子,是根本不存在的。
不是说儒学不好,儒学是中国经典,谁说儒学不好,我跟谁急。
但遗憾的是,朱允炆的儒学,对他来说并不适用。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朱允炆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而任何一个时代,无情的现实和残酷的命运都会将理想主义者击碎。
朱允炆没有输给任何人,他只输给了他自己。
一切都结束了,帝国改天换日,荣光不再。
有人说朱允炆没死,他一直在逃亡,并且时刻鞭策自己,要东山再起,但在逃亡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燕王朱棣的治国能力实在要好过自己太多,大明在朱棣的手里远远要比在自己手里强得多,于是他释然了,自此归隐田园,默默终老。
这段记述只是传说,甚至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但我相信,朱允炆做得出这样的事。
因为他虽然懦弱、迂腐、没有雄才大略,但却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